浏览量:102
发布时间:2025-07-2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题会,目的是深入探讨当前我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下面,我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检察相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站位,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思想根基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是一项法律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一)认清时代使命,扛起保护重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刻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切实扛起保护未成年人的重任。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保护步伐。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理念不断更新。我们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让我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二是响应社会群众期盼,回应关切之声。广大群众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深恶痛绝。我们要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三是契合县域发展需求,服务大局稳定。未成年人是县域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县域的发展潜力。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能为县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把握工作要义,明确努力方向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要准确把握工作要义,明确努力方向,确保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一是坚守法治底线,依法开展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要准确适用法律,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挽救。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可塑性强。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三是突出保护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保护。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着眼全面发展,促进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仅是打击犯罪,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
责任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使命。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岗位责任,履行工作职责。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要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确保案件质量。二是勇于担当负责,解决难点问题。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点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回避矛盾、推卸责任,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把问题解决好。三是主动靠前服务,延伸工作触角。要改变以往被动等待的工作模式,主动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场所,了解未成年人的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未成年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在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不能为了追求表面成绩而做一些华而不实的工作,要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来检验我们的工作。
(四)树立长远观念,着眼未来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树立长远观念,着眼未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持续推进工作。一是制定长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长远发展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把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二是注重长效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培养专业人才,储备后备力量。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我们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交流、实践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注重储备后备力量,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关注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方法。要密切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未成年人保护长效体系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序推进的保障,能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效开展。我们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一)完善联动机制,形成保护合力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合力。一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共享信息资源。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避免工作重复和遗漏。二是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共商解决之策。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问题解决。三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强化打击力度。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打击合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确保执法行动取得实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推动资源共享利用,提高保护效能。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比如,共享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心理辅导资源等,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提高保护效能。
(二)优化运行机制,提升工作效能
优化工作运行机制,能提高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一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缩短办理时间。要建立绿色通道,对未成年人案件优先办理,确保快速、及时处理。二是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岗位责任。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人员进行严肃问责。三是加强流程管控,确保工作质量。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流程的管控,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监督机制。要对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案件质量。要定期对案件进行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四是强化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要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三)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监督是确保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没有监督,工作就容易流于形式。我们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明确监督主体,落实监督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督责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加强内部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要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二是制定监督标准,规范监督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标准,明确监督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规范监督行为。要根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监督标准,确保监督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开展定期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定期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行督查,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建立督查台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四是强化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要重视监督结果的运用,将监督结果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对工作落实不力、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通过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工作落实。
(四)健全评估机制,及时调整策略
建立健全评估机制,能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成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为工作调整提供依据。我们要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策略。一是设定评估指标,明确评估内容。根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指标要全面、客观、可量化,能真实反映工作成效。二是规范评估流程,确保评估公正。制定规范的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吸收专业人员参与评估工作,提高评估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定期开展评估,掌握工作成效。定期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行评估,全面掌握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将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评估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四是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策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水平。
三、强化队伍建设,锻造未成年人保护过硬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关键,能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未成年人保护队伍。
(一)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一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工作热情。宣传学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工作人员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守职业底线。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要坚守职业底线,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自律、公正执法。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宗旨意识。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始终把未成年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未成年人服务。
(二)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履职本领
业务能力是工作人员履职的基础,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我们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是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要通过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素养。二是组织业务技能演练,提高实践能力。开展业务技能演练活动,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业务竞赛等,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组织工作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吸收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四是鼓励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要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作风建设关系到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是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确保工作质量。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办理案件、处理事务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确保工作质量。二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说话。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真心实意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优质服务。要耐心解答咨询,积极提供帮助,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四是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清正廉洁。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纪律规矩,做到令行禁止。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完善培养机制,促进成长进步
完善的培养机制能为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成长进步。一是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得到发展。二是实行导师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实行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传帮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工作能力。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敢于压担子,让他们参与重要案件办理和重点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动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在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未成年人保护浓厚氛围
宣传教育是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社会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能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环境。我们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一)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吸引力
传统的宣传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吸引力不强。我们要创新宣传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未成年人保护专栏,发布法律法规、典型案例、保护知识等内容。要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图文、动漫等,提高宣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二是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组织检察官、民警等走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三是组织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围绕“六一”儿童节、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知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四是制作宣传产品,扩大宣传影响。制作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手册、海报、宣传片等宣传产品,在学校、社区、乡村、公共场所等进行发放和张贴。要设计新颖、美观的宣传产品,提高宣传产品的吸引力和收藏价值,扩大宣传影响。
(二)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实用性
宣传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才能让未成年人和家长真正受益。一是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治观念。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增强法治观念。同时,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二是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防溺水、防性侵、防诈骗等安全防范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要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让未成年人学会保护自己。三是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心理健康。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要教育未成年人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四是宣传典型案例事迹,发挥警示作用。选取一些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例,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案例分析,让未成年人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宣传保护未成年人的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三)拓宽宣传渠道,扩大覆盖面
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让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覆盖到社会各个角落,确保不同群体都能接受到宣传教育。一是覆盖学校群体,实现教育普及。将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的宣传教育。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载体,进行常态化宣传。二是深入社区乡村,贴近群众生活。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乡村,通过举办讲座、发放资料、开展文艺演出等方式,向居民和村民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知识。要在社区、乡村设立宣传点,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三是联动企业单位,形成宣传合力。与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宣传平台和资源,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比如,在企业内部宣传栏、网站、公众号等发布宣传内容,组织企业员工参与宣传活动。四是借助大众媒体,扩大社会影响。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大众媒体合作,开设未成年人保护专题节目、专栏,发布宣传文章和报道。要利用大众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扩大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
(四)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宣传
不同群体对未成年人保护知识的需求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宣传,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一是面向未成年人,注重通俗易懂。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比如,对小学生可以采用漫画、儿歌、故事等形式;对中学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二是面向家长群体,强调监护责任。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长的监护责任。要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面向学校教师,提升教育能力。对学校教师进行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保护意识。要让教师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保护工作。四是面向社会公众,营造保护氛围。向社会公众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