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城管局长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部署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6

发布时间:2025-07-2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城乡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县市容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整治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我县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为群众创造更加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县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群众的期盼、与建设美丽县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垃圾清运不及时、占道经营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县城的形象,更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开展这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做好此次整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清扫保洁,筑牢市容环境基础

清扫保洁是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县城整洁有序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把清扫保洁工作做细做实,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县城的卫生状况。我们要以“全覆盖、无死角、常态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清扫保洁水平。

(一)细化城区清扫,不留卫生死角

城区是我县的核心区域,其环境卫生状况直接代表着我县的形象。我们要下足“绣花”功夫,对城区进行全方位、精细化清扫。一是主次干道精细扫,保持路面洁净。实行“一日两清扫、全天保洁净”的作业模式,每天清晨和傍晚对主次干道进行全面清扫,清除路面垃圾、落叶、尘土等。白天安排专人进行巡回保洁,及时捡拾路面垃圾,确保路面始终干净整洁。二是背街小巷彻底清,消除卫生盲区。背街小巷是环境卫生整治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滋生卫生问题的地方。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背街小巷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积存垃圾、杂草、乱堆乱放的杂物等。对小巷内的污水沟、下水道进行疏通,防止污水横流。三是公共场所全面洁,提升环境品质。公园、广场、车站、市场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环境卫生状况备受关注。要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清扫保洁力度,增加清扫频次,及时清理垃圾、痰迹、烟头等。定期对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施干净卫生。

(二)抓好乡镇清扫,提升乡村颜值

乡镇环境卫生是全县市容环境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乡镇清扫保洁工作。一是集镇区域重点扫,打造整洁窗口。集镇是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把集镇区域作为清扫保洁的重点,实行专人负责、定时清扫、全天候保洁。清理集镇街道上的垃圾、杂物、乱摆乱放的摊位等,规范集镇秩序。二是村庄内外全面扫,改善居住环境。组织村民对村庄内外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污水等。建立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专职保洁员,负责村庄的日常清扫和垃圾清运工作。三是道路沿线及时扫,保障通行环境。对乡镇辖区内的主要道路和乡村道路沿线进行及时清扫,清除路面垃圾、抛洒物等。定期对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修剪和清理,保持道路沿线的整洁美观。

(三)加强重点区域清扫,凸显整治成效

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我们要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进行清扫整治。一是施工工地周边勤清扫,减少扬尘污染。施工工地是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要加强对施工工地周边的清扫保洁,增加清扫频次,及时清理工地出入口的泥土、灰尘等。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防治措施,设置围挡、覆盖裸土、洒水降尘等。二是河流湖泊沿岸常清理,保护水体环境。河流湖泊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定期对河流湖泊沿岸进行清理,清除岸边的垃圾、杂草、漂浮物等。严禁向河流湖泊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保护水体环境。三是城乡结合部彻底清,消除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是环境卫生管理的难点区域,容易出现垃圾积存、乱搭乱建等问题。要组织力量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积存垃圾、拆除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四)规范清扫人员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清扫人员是清扫保洁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状况。我们要加强对清扫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清扫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清扫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责任。将清扫保洁工作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定期组织清扫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清扫保洁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等。通过培训,提高清扫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确保清扫保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动力。建立健全清扫人员考核机制,将清扫保洁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定期对清扫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激发清扫人员的工作动力。

二、规范垃圾处理,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垃圾处理是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我们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规范垃圾处理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一)完善垃圾收集体系,确保应收尽收

建立健全垃圾收集体系是规范垃圾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和网络,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一是合理设置收集点,方便群众投放。根据人口密度、居住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在城区,要在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等地方合理设置垃圾桶、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在乡镇,要在集镇、村庄等地方设置垃圾收集点,方便群众投放垃圾。二是规范垃圾收集行为,防止二次污染。垃圾收集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方式收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在收集垃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垃圾散落、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对收集的垃圾要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的垃圾处理打下基础。三是加强收集设施维护,保障正常运行。要定期对垃圾收集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对垃圾桶、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设施的干净卫生,防止滋生细菌和异味。

(二)优化垃圾运输环节,提高运输效率

垃圾运输是垃圾处理的中间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垃圾处理的整体效果。我们要优化垃圾运输环节,确保垃圾能够及时、安全地运输到处理场所。一是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根据垃圾收集点的分布和垃圾处理场所的位置,合理规划垃圾运输路线,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二是加强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整洁。定期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运输车辆要保持整洁卫生,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密闭措施,防止垃圾散落和异味扩散。严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行驶,确保运输安全。三是规范运输作业流程,确保运输安全。制定垃圾运输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运输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运输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装卸垃圾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实现无害化处理

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的最后环节,我们要不断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增强处理能力。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垃圾堆肥厂等处理设施。根据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需求,合理规划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确保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二是规范垃圾处理流程,确保处理达标。严格按照垃圾处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管,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处理后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对焚烧垃圾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等。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倡导绿色生活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分类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分类方法和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率。二是完善分类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分类。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单位等地方设置分类垃圾桶,标明垃圾的种类和投放要求。合理布局分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为群众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便利。三是建立分类奖惩机制,促进分类落实。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通过奖惩机制,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设施建设,夯实环境整治根基

完善的市容环境卫生设施是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布局,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

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布局是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根据全县的垃圾产生量和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布局。一是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场,增强集中处理能力。在县城周边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场,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的集中处理能力。确保垃圾处理场的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二是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方便垃圾转运。在城区和乡镇的适当位置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负责周边区域的垃圾收集和转运工作。垃圾中转站要配备必要的垃圾压缩设备和运输车辆,提高垃圾转运效率。三是配备垃圾收集容器,满足群众投放需求。在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等地方合理配备垃圾收集容器,根据人流量和垃圾产生量确定容器的数量和规格。垃圾收集容器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干净整洁。

(二)完善公共厕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我们要加大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厕所布局,提高公共厕所的服务水平。一是合理规划公厕布局,方便群众使用。在城区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车站、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乡镇的集镇区域,合理规划公共厕所的建设位置和数量。确保公共厕所的布局科学合理,方便群众就近使用。二是提升公厕建设标准,改善如厕环境。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公共厕所,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公厕内部要配备洗手池、镜子、卫生纸、洗手液等设施,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三是加强公厕日常管理,保持整洁卫生。建立公共厕所日常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厕的清扫保洁、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对公厕进行消毒和除臭处理,确保公厕内无异味、无污渍、无蚊蝇。

(三)健全市政环卫设施,保障市容整洁

市政环卫设施是维护市容整洁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市政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一是完善道路清扫设施,提高清扫效率。配备足够数量的道路清扫车、洒水车、高压清洗车等设备,提高道路清扫的机械化水平。定期对清扫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提高清扫效率。二是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防止积水内涝。对城区和乡镇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和疏通,对老化、破损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加快推进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出现积水内涝现象。三是设置果皮箱等设施,方便垃圾投放。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合理设置果皮箱,方便群众投放果皮、纸屑、烟头等小型垃圾。定期对果皮箱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设施干净整洁。

(四)推进绿化美化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设施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加大绿化美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美化水平。一是建设公园绿地,提供休闲空间。在城区和乡镇合理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公共休闲空间。公园绿地要注重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营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二是加强道路绿化,打造绿色走廊。对城区和乡镇的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花卉等植物,打造绿色走廊。定期对道路绿化进行修剪、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三是开展庭院绿化,营造宜居环境。鼓励居民、单位开展庭院绿化,在房前屋后、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对庭院绿化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推动庭院绿化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多形式宣传,普及环境卫生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环境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一是利用媒体宣传,扩大覆盖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环境卫生宣传专栏,发布环境卫生公益广告、科普知识、整治动态等内容。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环境卫生知识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二是举办宣传活动,增强互动性。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现场咨询等形式,增强宣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环境卫生知识,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三是发放宣传资料,提高知晓率。印制环境卫生宣传手册、宣传单、海报等资料,通过社区、村委会、学校、企业等单位发放到群众手中。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乡镇村庄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群众对环境卫生知识和整治工作的知晓率。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一是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媒体宣传、召开表彰大会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参与。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宣传劝导、文明监督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三是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领社会风尚。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头遵守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带头宣传环境卫生知识。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加强学校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开展环境卫生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一是开设环境卫生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将环境卫生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在中小学开设环境卫生课程,向学生普及环境卫生的重要意义、卫生常识、垃圾分类方法等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卫生知识,增强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环保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爱我家园、清洁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是家校联动,共同培养习惯。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和学校的环境卫生要求,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环境卫生教育工作。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四)引导企业参与,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履行社会责任。一是加强企业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宣传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二是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支持环境整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公益事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设备等方式,支持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