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1
发布时间:2025-07-25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题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是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习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党政机关必须坚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一条例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重要意义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对于党政机关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公共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这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具体体现。党政机关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其每一分开支都源自人民,每一项决策都关乎民生。如果机关单位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不仅会消耗本应用于民生改善的宝贵资源,更会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动摇群众对党的信任根基。回顾历史,从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厘钱精神、一条线精神的倡导,党始终以艰苦朴素为本色,将有限资源用于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今天,面对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更高期待,党政机关更要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将节省的经费转化为精准投入民生的真金白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把百姓放在心头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至关重要。党政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其消费行为和资源利用效率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引导作用。如果党政机关能够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就可以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将这些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更需要的地方,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节约型机关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三)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铺张浪费、奢靡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更是党性弱化的催化剂。从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许多干部堕落轨迹皆始于生活腐化,从接受超标接待、违规使用公车,到沉迷高档消费、追求特权享受,最终突破纪律底线,滑向贪腐深渊。这种由奢入腐的演变路径,警示我们,厉行节约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沿防线。《条例》的严格执行,恰恰抓住了这一关键切口。通过规范经费使用、严控公务接待标准、强化公车管理,既能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又能通过常态化监督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更重要的是,节约理念的内化过程,本身就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锤炼,当、粥、饭当思来之不易成为行动自觉,当克勤克俭、清正廉洁融入价值追求,党员干部方能真正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政党只有保持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准确把握当前党政机关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党政机关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党员干部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小节无害的错误思想。他们认为,在公务活动中适当浪费一点是正常的,只要不涉及腐败问题就可以。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节约,比如随意浪费纸张、水电等公共资源,在公务接待中追求高档、豪华,认为这样才是有面子。还有一些干部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公务活动搞得比较铺张,就盲目跟风,生怕自己的单位落后,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节约型机关的建设。
(二)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例如,在公务接待方面,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单位仍然存在超标准接待的情况,有的甚至通过虚报人数、提高接待标准等方式来规避监督。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也存在公车私用、违规借用下属单位车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漏洞,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