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长在全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121

发布时间:2025-07-1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找准问题短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特别是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供坚实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审视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坚定信心、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发展信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从主要指标看,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各项指标均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产业发展看,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xx%。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项目建设看,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加大项目谋划、招引、建设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xx个,总投资x亿元;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民生保障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半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xx%,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清醒认识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我市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融资贵、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发展信心不足。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市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但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工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三是项目推进力度还需加大。部分项目在前期手续办理、资金筹措、土地供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导致项目开工迟缓、建设周期延长。一些已签约项目落地率不高,存在“光打雷不下雨”“只签约不落地”等现象。同时,项目储备不足,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四是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虽然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积极性。

(三)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随着国家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我市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汇聚,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政策机遇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措施,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省里也加大了对市县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更多倾斜,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战略机遇看,我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转换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将更加凸显,为我们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聚焦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我们要坚持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三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强化项目带动,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要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加大项目谋划、招引、建设力度,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谋划的质量和水平,确保项目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建立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项目信息,为项目招引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行业领军企业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团队。优化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已开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未开工项目,要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落实建设条件,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