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书记在2025年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浏览量:73

发布时间:2025-07-1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核心任务是深入剖析当前经济态势,精准研判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学笃行科学指引,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航向

(一)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越要筑牢思想根基、把稳方向之舵。必须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特别是要反复研读、系统把握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些思想财富和行动指南,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足功夫,将其内化为谋划工作的基本逻辑、推动发展的价值取向、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尺。

(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所在。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必须彻底摒弃“唯GDP论英雄”的陈旧思维,坚决杜绝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短视行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完整准确全面的发展,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民生账”“长远账”,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放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

(三)当好全省排头兵,是省委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这不仅是量的领先,更是质的示范。全市上下必须拿出“排头兵”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以“真抓的实劲”聚焦主责主业,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敢抓的狠劲”直面矛盾挑战,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在破解发展难题中闯出新路;以“善抓的巧劲”提升能力本领,善于在复杂局面中把握关键、精准施策;以“常抓的韧劲”持续用力,对认准的目标、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负重托,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作为、贡献*力量。

二、客观审视运行态势,在肯定成绩中正视挑战加压奋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顶压前行,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延续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份成绩单殊为不易,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一)“稳”的基础在加固。我们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超六成,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有效。着力稳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会客厅”等走访服务活动,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痛点堵点,市场活力得到有效呵护。通过稳企业、稳就业,有效支撑了居民收入增长和市场预期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大盘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二)“进”的动能在积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得到充分彰显。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绿色食品牌”影响力扩大,花卉、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产销两旺。服务业复苏回暖态势明显,旅游业强劲反弹,得益于“有一种叫*的生活”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南博会、旅交会等平台溢出效应显著。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放大,外贸进出口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滇中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园区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三)“好”的预期在升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以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的机遇,为我们抓项目、扩投资、促升级打开了新的空间。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级干部抓经济、谋发展的能力在攻坚克难中得到锤炼提升。房地产市场经过精准调控,呈现出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成交量环比稳步增长,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一批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既改善了民生,也拉动了投资。这些积极因素,为我们做好下半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大信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一是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普遍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效应带来不确定性,对我市外向型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持续压力。二是内生动力“亟待强化”。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阵痛仍在持续,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反映在工业投资增速、部分工业品价格上承压明显。消费复苏的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三是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态势愈发凸显。周边省会城市在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创新资源争夺上攻势凌厉。我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等方面仍需奋力突破。四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交织叠加,防范化解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须臾不可放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新挑战,滇池保护治理等任务依然繁重。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高度警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更要坚定发展信心,看到我市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我们要善于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