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林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浏览量:45

发布时间:2025-07-0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林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省总林长会议部署要求,系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推深做实林长制,奋力谱写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奠定坚实基础。刚才,会议听取了2024年度全市林长制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相关文件,爱林同志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切实增强深化林长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持续提升”:

(一)资源保护与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们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森林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8%以上,活立木蓄积量稳步增长,林地保有量目标圆满完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我们创新思路,优化服务,有力保障了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依法依规使用林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二)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控成效持续提升。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完成营造林**万亩,义务植树***万株,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扎实推进。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取得阶段性突破,疫区数量、发生面积实现“双下降”。森林防火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全市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防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大,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健全,“湘江源头”“千年鸟道”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三)生态功能与富民效益持续提升。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用日益凸显。湘江源头水质稳定保持优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油茶、竹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康养、花卉苗木等五大绿色产业不断壮大。中央财政国土绿化和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稳步实施,带动效应显著。林业碳汇开发探索起步,林农增收渠道有效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更加畅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林长、各相关部门和广大林业工作者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部分领域问题整改仍需加力。森林督查、环保督察等发现的部分违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等问题,整改进度不平衡,长效机制有待巩固。自然保护地内历史遗留问题、人类活动干扰仍需下大力气解决。古树名木精细化、数字化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二是资源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违法违规使用林地风险不容忽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基础特别是偏远山区防控能力仍显薄弱。候鸟保护“千年鸟道”守护面临新挑战。三是林业改革深度有待拓展。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政策落地见效存在堵点。国有林场经营机制创新活力有待激发。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改革项目需要加快破题,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四是产业富民链条有待延伸。林业产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精深加工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科技支撑和联农带农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仍需深度挖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必然要求;是筑牢湘江源头生态屏障、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大局的使命担当;是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关键路径;是提升治理能力、建设美丽**的题中之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推动全市林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长制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以“潇湘绿盾”为引领,更大力度深化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狠抓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对中央、省环保督察、森林督查、审计等反馈的涉林问题,以及自查发现的短板弱项,要建立台账,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既要查处违法行为,也要倒查监管责任。自然资源、林业、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形成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坚决杜绝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确保问题整改经得起检验。二是推进国土绿化“扩面提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重点抓好湘江源头区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周边、石漠化区域等关键区域的生态修复。大力实施科学绿化,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推广使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高质量实施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奖补项目,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三是强化系统保护“严守红线”。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和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坚决守住林地保有量红线。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扎实推进南山国家公园创建相关工作,保护好“湘江源头”“千年鸟道”等核心生态区域。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将古树名木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一树一策”精细化保护,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和监测预警系统,传承好绿色文脉。四是构建智慧管护“天罗地网”。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控、地面巡护相结合的“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压实末端管护责任,打通森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

(二)以“改革攻坚”为驱动,更强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能增效”。巩固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着力破解林权流转不畅、融资难、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健全林权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行为。积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林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激活国有林场“发展动能”。深化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在确保生态公益功能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经营模式。鼓励国有林场依托优质森林资源,科学开展森林经营,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是创新项目实施“**模式”。稳妥推进重大林业项目实施方式改革。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项目,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林农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把林业碳汇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监管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努力将我市丰富的森林碳储量和碳汇增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优势。在道县、江华等条件成熟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林企”。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涉林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