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国企公司负责人在群体党员警示教育大会讲话

浏览量:134

发布时间:2025-07-1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集中学习典型案例,这既是集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也是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大家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全体同志要从中汲取教训,持续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清正廉洁、担当实干,切实把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恪守纪律规矩、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谈三点意见。

一、深挖问题根源、找准症结,深刻汲取经验教训

刚才通报的这几起典型案例,涉及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生活腐化等方面,性质恶劣、代价惨重、教训深刻。剖析这些案例根本目的在于以案为鉴、警醒自身——决不能让今天的“案中人”成为明天的“自己人”。所以我们要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开好药方,我认为这些干部的堕落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一)理想信念动摇,政治定力根基不牢

剖析诸多违纪违法案件,根源都在于理想信念滑坡、政治定力丧失。他们背弃入党誓词,偏离党的宗旨,在诱惑面前防线失守。究其原因首先是理论学习浮于表面。部分领导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浅尝辄止、断章取义,甚至将其视为“软指标”而敷衍应付。这种学习上的“虚”,必然导致思想“空”,面对复杂局面或利益诱惑时,就容易迷失方向、动摇立场、失守底线。其次是“三观”扭曲错位。个别干部长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私欲如野草般疯长蔓延,将服务人民异化为谋取私利,把公权当作敛财工具,模糊公私界限,将组织赋予的权力变为个人利益交易的筹码。这种价值观的畸变,是其滑向腐败深渊的内在根源。再者是党性底色不纯。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党龄增长、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必须终身修炼。一旦放松自我要求、思想懈怠、精神麻痹,必然导致精神“缺钙”,在形形色色的“围猎”中败下阵来。

(二)纪律规矩意识淡化,行为底线失守

众多腐败案例警示我们,防线失守往往始于小节、溃于蚁穴,最终在温水煮蛙中坠入深渊。其危害性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小节无害论”危害尤烈。腐败的起点,常系于一包烟、一顿饭、一张卡这样的“小节”。收受时自欺“仅此一次”,违规时总想“下不为例”。殊不知每一次破规都在侵蚀纪律堤坝,每一道口子都在为贪欲泄洪。看似寻常的“人情往来”,实则是权力异化的温床。小节不守,终失大节;堤坝不固,必成汪洋。二是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凌驾于群众之上。部分领导干部自视特殊,视制度如“稻草人”、规则似“橡皮泥”,认为约束是管束他人,自身则可“灵活变通”、享有“例外”。对公务接待、用车用房等规定置若罔闻,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正是这种“特殊人”心态,导致行为底线层层失守,最终滑向特权腐败深渊。三是侥幸心理作祟,无知无畏终酿大祸。一些干部对党纪国法学习不深、敬畏不足,甚至漠然视之。面对明令禁令,仍心存“查不到我”的幻想,或迷信“法不责众”。在侥幸与无知的双重裹挟下频频越界,由小错积成大恶,量变终致质变,直至身陷囹圄,追悔莫及。

(三)监督监管缺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国有企业作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之地,历来是腐败易发多发领域。近年来触目惊心的国企领导人腐败案件,无不在警示我们:监督失效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关键症结。究其根源:一是监督意识淡薄,拒斥约束。部分领导干部对监督心存抵触,错误地将监督视为“束缚”而非“保护”,甚至刻意规避监督。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异化,绝对权力必然滋生绝对腐败”是铁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与纪律约束,表面看是“自由受限”,实则是为自身构筑抵御诱惑的“防护堤”和规范用权的“安全锁”。二是监督体系虚化,形同“牛栏关猫”。监督体系长期存在漏洞,未能做到严密有效,“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局普遍存在。在此环境下,个别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甚至将分管领域异化为规避集体领导与监督的“独立王国”。三是执纪问责宽松软,震慑严重不足。对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不及时、不到位,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未能形成“露头就打、伸手必被捉”的强力震慑,导致腐败成本畸低,变相纵容侥幸心理,成为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这些问题叠加,使得监督的“利剑”未能高悬,“笼子”未能扎紧,为权力任性打开方便之门。

二、强化纪律意识,扛牢压实责任,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非凡魄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增量仍在发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坚定,持续锤炼坚强党性,常怀敬畏戒惧之心,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过硬政治品格,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强化理论武装,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品格

一要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部署,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等重要论述精髓,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砥砺政治本色。时刻牢记党员是第一身份、为党工作是第一职责,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经常性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以坚强党性原则校准思想、规范言行,不断净化思想灵魂、锤炼过硬品格。三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拧紧思想“总开关”。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从革命先辈崇高精神中汲取滋养,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持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自觉维护党纪国法权威,树牢纪律规矩意识

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而是带电的高压线。再看那些令人痛心的腐败案例,无不始于对纪律规矩的轻视与松懈,最终导致底线失守、红线践踏。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真正把党纪国法的权威刻印在心、落实于行,使之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和行动自觉。一要在敬畏中坚守底线。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带头遵规守纪、依法用权。强化自我约束,不为私情所困、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关系所缚,时时处处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牢牢守住底线。二要在阳光下规范用权。深刻认识到“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是铁律。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决策透明、用权公开,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确保权力严格在法治轨道和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三要在行动中破除特权。特权思想是滋生腐败的腐蚀剂,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个别干部自视特殊,追求不当待遇、违规占用资源,自以为“无伤大雅”,实则已踩上危险的边缘。所以党员干部要摆正位置,从思想深处清除特权意识,做到行权有界、用权有度。

(三)压实责任强化担当,构建反腐倡廉坚固屏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率先垂范,真正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一要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组织书记对党风廉政工作要牢固树立“抓好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责任意识,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贯穿日常管理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二要落细落实“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把管业务必须管队伍、抓工作必须抓廉政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确保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就跟进落实到哪里,坚决防止责任悬空、落实走样。三要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集团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强大震慑;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廉政风险点,深化改革、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切实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同时,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纪法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固本培元、涵养正气,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让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同向发力,不断织密织牢反腐倡廉的立体防护网。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