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05-1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编制工作重点任务调度会,主要是围绕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进行调度。近年来,全县机构编制工作比较实,落实各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较好,服务中心大局有成效,将履职事项由*类精简为*类,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强编制使用管理,持续发挥用编进人计划调控导向功能。下一步,我们要抓重点、破难题,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性开展编制工作,为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坚强的编制保障。
一、关于乡镇履职清单事项工作
目前,各乡镇的的履职事项清单初稿已基本形成。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人手对各乡镇提交的清单进行审核和反馈意见,请大家及时修改完善。下一步,重点是要做大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工作重心。包联乡镇的工作组,要及时掌握了解包联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县委编办提供给大家的“应知应会”要做到基本掌握了解。乡镇工作专班的同志对工作程序、步骤、方法、基本知识点更要做到烂熟于胸。同时,必须扩大清单工作的知晓面,要做好村(社区)干部、基层党员、服务对象在“起底阶段”“一公示阶段”的两次意见征求工作;要让村(社区)干部、村(社区)老党员要知道乡镇在做这项工作,不能再出现问到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二是要主动担当作为。近日,省级专项调研组赴我市开展集中示范创建工作专题督导。**同志在座谈会上强调,清单建设必须强化过程管控,坚决杜绝”坐等成果、机械套用”的消极倾向。针对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依赖现成模板的惯性思维,各地要严格对照示范创建规程,重点抓好四项核心要件审核:一是镇村联审公示的全流程台账,二是多维度比对形成的底数清册,三是示范创建前形成的清单雏形,四是优化完善后的终版清单。各镇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督导专班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倒排时序节点、对标上级标准,确保清单建设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三是要压实工作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启动三轮意见征询程序。分包乡镇的县级领导可组织分管领域职能部门建立联审联动机制,通过专题研讨、联席审议等方式,对联系乡镇的初步方案开展预审预评。各乡镇须系统梳理县直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逐项优化方案内容,同步对前期摸排、联审、公示等环节开展回溯核查,重点检视流程规范性、数据完整性和群众参与度,确保各阶段工作经得起检验。专班工作组须对照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严格执行时序进度与标准要求,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二、关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一是要提高权责匹配度。在目前,**社区非乡镇一级政府组织,没有执法权限和资源调配权,未组建执法队伍,却承担大量行政任务(如环保、安全、信访等),在推进日常执法任务中,社区干部作为属地方,必须全程参与处理,但在处置时只能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执法处置,对辖区相关企业、居民没有约束力,“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比如社区司法矫正工作,乡镇有司法所,可以开展这项工作,社区管委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也还是要从事这项工作。要充分依托此次机构改革契机,发挥城关镇作用,有效依托城关镇执法队伍力量,开展相关执法工作。
二是提高服务能力。**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名,但服务对象数量众多、服务事项复杂,含*个社区约*万余居民,每个班子成员平均都要挂点3-4个社区,面临老旧小区改造、流动人口管理、小区矛盾纠纷调解等复杂事项,人员超负荷运转现象突出。在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积极推动**社区并入城关镇,在镇级层面统筹调配城关镇和城市社区班子成员,来确保在面临文明城市创建、信访维稳等重大任务时,能够统筹使用队伍力量,不至于“捉襟见肘”。
三是提高财政运行能力。当前,**社区管委会作为县直属单位,单位运行完全依赖财政拨款,无任何收入来源,且使用资金程序繁杂,自主统筹能力弱。要通过机构改革,提高城市社区财政运行效率。同时,发挥城关镇的优势,在镇一级统筹财政资金,加快推进一些民生项目建设(如养老、便民设施等)。
四是要理顺组织体系。**社区管委会并入城关镇后,作为城关镇管辖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党组织架构为“城关镇党委(正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工委(正科)-社区党委”,党组织架构较为复杂,组织部门要充分征求基层意见,了解上级政策,确保理顺组织体系,保障工作畅通。要安排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兼任城关镇党政班子成员,加城关镇班子(党委)会,避免存在政策上传达不通畅、工作推进迟缓等现象。同时,要优化完善工作考核机制,**社区管委会并入城关镇后,城关镇成为全县唯一一个既下辖有农村、又有城市社区的乡镇,在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服务“三区”建设和重点项目等中心工作的同时,又承担了城市基层治理的众多任务,在开展综合考核方面存在特殊性,在制定考核方案、设定考核指标时,需要考虑其实际情况,确保考核公正性。
三、关于基层执法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健全执法监督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县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在跨部门执法协作中的枢纽作用,建立案件移送、信息共享、争议协商等联动机制。明确司法行政部门对乡镇街道执法活动的动态监督权责,通过案卷评查、现场督查、投诉核查等方式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每季度开展执法主体资格、程序规范、裁量标准等专项检查,建立执法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内容。
二是严格执法队伍准入管理。实行执法人员资格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包含专业背景、执法年限、考核成绩等要素的电子档案库。落实乡镇街道法制审核人员AB岗制度,确保每个执法单元配备2名以上持证人员。建立执法辅助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专业技术岗位需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职业资格等相应资质。创新“导师驻点”培养模式,由县级执法骨干结对指导基层执法人员,每年开展不少于40学时的实战轮训。
三是构建专业执法支撑体系。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清单制度,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推行“专业顾问+执法专班”工作模式。开发智能执法辅助系统,嵌入典型案例库、文书模板库、裁量基准库等数字化工具。设立执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每年遴选30%基层执法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题研修。建立执法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季度研判会商、典型案例通报等方式,及时防范化解执法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共性隐患。
我就讲这些,散会。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