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6
发布时间:2025-08-11
各位同仁,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接会,意义重大而深远。金融与实体经济,就像鱼和水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当前,我们县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撑,金融也需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政府、银行、企业坐在一起,共商合作大计,共解发展难题,共同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强化协同联动,凝聚服务实体经济强大合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才能让金融的“活水”更精准地浇灌实体经济的“沃土”。
(一)政府搭台,当好“服务员”
政府作为桥梁和纽带,要主动作为,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好合作的平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定期沟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季度举办一次专题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银行放贷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去年,我们通过这种机制,收集到企业融资需求信息80余条,帮助30多家企业与银行建立了初步联系。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激励力度,对在我县发放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较快的银行,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同时,对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按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补助。今年上半年,已为2家银行发放奖励资金150万元,为10家小微企业发放贴息补助80万元。三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企业贷款相关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将企业贷款涉及的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的审批时间压缩30%以上。设立企业融资服务热线,及时解答企业融资疑问,受理企业投诉举报。四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开。对守信企业,在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失信企业,依法依规进行联合惩戒。目前,已完成对全县500多家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
(二)银行赋能,做好“供血者”
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我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制定信贷投放计划,确保全年新增企业贷款不低于10亿元。其中,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比如,为科技型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为农业企业推出“订单贷”“农房抵押贷款”等。同时,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让利于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落实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今年以来,我县银行机构已累计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300多万元。四是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合作。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成功率。上半年,各银行机构已开展企业调研200余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5场,达成合作意向金额5亿元。
(三)企业聚力,做好“生力军”
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熟悉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县的XX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产品供不应求,获得了银行的大力支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树立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依规经营,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主动向银行提供真实、准确的经营和财务信息,积极配合银行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四是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主动了解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及时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申请。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
(四)多方联动,做好“协调员”
除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相关县直部门要各司其职。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及时向金融机构和企业发布产业政策、项目信息等,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二是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行业协会要加强与会员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向政府和金融机构反映。组织开展行业培训、交流等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三是中介机构要提供优质服务。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财务审计等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提高融资成功率。四是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二、创新金融产品,精准对接企业融资迫切需求
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机构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的融资需求,让金融服务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一)产品创新要“量体裁衣”
金融产品创新不能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经营状况等,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一是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推出“小额速贷”“循环贷”等产品,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满足企业临时资金周转需求。我县XX银行推出的“小微速贷”产品,贷款审批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已为50多家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二是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完善质押登记流程,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目前,我县已有3家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2000万元。三是针对农业企业季节性强、抵押物不足的特点,开发“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仓单质押贷”等产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登记工作。上半年,各银行机构已发放农业贷款1.5亿元。四是针对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的特点,推出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产品。加强与发改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重点项目信息,组织银行机构开展联合授信。我县XX重点项目通过银团贷款获得资金5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二)服务创新要“便捷高效”
金融服务创新要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为目标,让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一是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业务线上办理。我县各银行机构线上贷款业务占比已达到4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贷款效率。二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内部审批机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对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优先审批、优先放款。三是开展上门服务。组织客户经理深入企业、园区,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贷款申请等全程服务。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已开展上门服务300余次。四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除了贷款业务外,为企业提供结算、理财、保险、财务顾问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我县XX银行已为20家企业提供了综合金融服务,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模式创新要“互利共赢”
金融模式创新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建立银行、企业、政府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推广“政府+银行+担保”模式。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政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对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目前,我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为80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亿元。二是探索“产业链金融”模式。围绕我县重点产业链,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县XX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已帮助10家上下游企业获得贷款5000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模式。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项目库,对入库项目给予利率优惠和优先放贷。上半年,我县已发放绿色贷款8000万元。四是尝试“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提高供应链整体融资效率。目前,我县已有2家银行机构开始试点供应链金融业务。
(四)渠道创新要“多元畅通”
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除了银行信贷外,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保险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是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辅导,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我县已有2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二是发展债券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债券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债券发行服务。今年,我县XX企业成功发行公司债1亿元。三是发挥保险融资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与企业融资相关的保险产品,如贷款保证保险等,为企业融资提供风险保障。建立保险与信贷合作机制,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上半年,我县已有5家企业通过贷款保证保险获得贷款500万元。四是引入外部金融资源。积极对接外地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吸引外部资金投入我县实体经济。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向外部金融机构介绍我县的投资环境和重点项目。
三、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聚焦我县主导产业、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助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
主导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要加大对主导产业的金融支持,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对我县的龙头企业,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开拓市场。我县XX龙头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新增生产线2条,年销售收入增加2亿元。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对产业集群内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上下游联动、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建立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中心,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三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绿色转型,对企业的技改项目、环保项目等给予信贷支持。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四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园区内企业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等。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中小微企业是我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二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资源,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对接、信用评价、政策咨询等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帮助30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8000万元。三是开展小微企业首贷培育。针对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开展首贷培育行动,帮助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首贷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和政府贴息。今年以来,已培育首贷企业20家,发放首贷资金5000万元。四是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为小微企业的研发项目、创新产品提供融资服务。设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支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产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我县XX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银行贷款,扩大种植面积1000亩,带动周边500户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半年,已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亿元。三是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农民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优惠。四是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业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民信用意识。
(四)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重大项目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金融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和投产达效。一是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对全县重大项目进行梳理,建立项目库,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项目信息。组织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开展一对一对接,制定个性化的融资方案。二是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银行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我县XX重大项目已获得银行贷款3亿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创新重大项目融资方式。鼓励采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为重大项目融资。支持重大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四是加强重大项目资金监管。建立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