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08-0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前,我利用三天时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访了*街道XX村等7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实地查看了特色产业基地、人居环境整治点、村史馆建设和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与30余名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青年和农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刚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分别通报了二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5个乡镇作了表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二季度工作成效:在“实”字上下功夫,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呈现出“基础更牢、特色更显、动能更足”的良好态势。

第一,产业振兴“筋骨”更壮,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我们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立足“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布局,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农产品加工增效、农旅融合破题。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达到XX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达到XX元,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一是特色产业“扩规提质”。XX镇XX村的蓝莓基地从去年的50亩扩展到120亩,引入冷链分拣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产品溢价率达30%,带动3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XX乡依托“高山云雾茶”地理标志,新建标准化茶园2000亩,与XX茶企签订订单收购协议,茶农鲜叶收购价从每斤30元涨到45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效应更加凸显。二是产业链条“接二连三”。XX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引进XX食品、XX生物科技等5家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8%;XX镇“采摘+研学”模式走红,依托300亩草莓、200亩樱桃基地,开发“田间课堂”“亲子农耕”等体验项目,二季度接待游客2.3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三是联农带农“机制更活”。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全县212个行政村中,18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32个村突破50万元,XX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工资+集体收益二次分配”,村民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

第二,生态宜居“颜值”更靓,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环境美”向“生态美、风尚美”升级。二季度,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XX吨、村内沟渠XX公里,改造户厕XX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2%;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XX户、“美丽宜居村庄”XX个,XX镇XX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拆改建管”结合。对XX线、XX路等主干道沿线12个村庄实施“微改造”,保留青砖灰瓦、木格花窗等传统建筑元素,拆除乱搭乱建XX处,复垦闲置宅基地XX亩,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留住了乡愁记忆。二是“治管并重”结合。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积分制”“红黑榜”管理机制,XX乡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每月开展“最美庭院”“最清洁户”评选,村民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三是“生态价值”转化结合。XX镇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XX亩,种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XX水库周边村庄推广“人放天养”生态渔业,年产鲜鱼XX吨,亩均收益达8000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第三,文化振兴“根脉”更深,文明乡风滋养人心。 我们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二季度,全县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模范评选”“乡贤讲堂”等活动XX场次,覆盖群众XX万人次;评选“星级文明户”XX户、“最美家庭”XX户,XX村“红白理事会”经验在全县推广,村民红白事平均开支从过去的8万元降至2万元以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一些乡镇探索出“文化赋能”的新路径:XX镇依托百年历史的“龙舟文化”,举办“非遗文化节”,吸引周边3万游客参与,带动民宿、餐饮收入增长40%;XX乡组建“乡音宣讲队”,用方言土语讲解乡村振兴政策、惠农补贴标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XX村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修复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精神打卡地”。这些做法,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培育了时代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治理有效“效能”更优,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我们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支撑,推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二季度,全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XX件,调解成功率达98%;推广“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实现低保申请、医保缴费等21项服务“掌上办”,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60%。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头雁领航”。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班”,组织100名村支书到浙江安吉、本省XX县等地学习先进经验,XX村支书XXX带领村民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领头雁”。二是“数字赋能”。在XX镇试点“智慧乡村”平台,整合党建、应急、便民服务等8类功能,群众通过手机就能查询村务公开、预约医疗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共建共享”。推行“党员中心户+网格长+农户”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全县划分网格XX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XX名,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XX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停车难”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第五,民生保障“底线”更牢,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我们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补齐民生短板。二季度,全县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XX公里,解决了XX个建制村“最后一公里”通行问题;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处,惠及群众XX万人;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资金XX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特别在应对近期强降雨天气中,全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转移安置群众XX人,抢修道路XX处,没有发生一起因灾伤亡事故,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村第一书记、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当前存在问题:在“准”字上找差距,清醒认识短板弱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突出,联农带农效益有待提升。 部分乡镇在产业选择上“跟风跑”,看到别人种蓝莓就种蓝莓,看到别人养蜜蜂就养蜜蜂,缺乏市场调研和特色挖掘,导致产品“千村一面”。比如,全县有15个村发展大棚蔬菜,但多数停留在“卖原料”阶段,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一些合作社“空壳化”问题依然存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松散,“联而不合、合而不强”现象突出,农民实际增收效果不明显。二是人居环境“反弹”压力较大,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村庄“重整治、轻管理”,垃圾清运不及时、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问题时有反弹;个别干部存在“过关”思想,认为“评比过了就万事大吉”,对常态化保洁、设施维护重视不够;群众参与意识仍有欠缺,有的村民把自家院外当成“公共区域”,随意丢弃垃圾,甚至破坏绿化设施,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人才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内生动力有待激发。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谁来种地、谁来兴乡”的问题日益突出;返乡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创业者反映融资难、用地难、技术服务缺,导致项目落地难、发展慢;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XX乡中心小学近三年新招教师12人,已流失8人,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四是基层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引领发展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智慧乡村”平台建设进度不平衡,XX镇等3个乡镇还未完成系统调试,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移风易俗虽有进展,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在个别村仍有发生,群众“面子负担”依然较重。这些问题,既是工作中的“堵点”,也是我们下一步攻坚的“重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