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1
发布时间:2025-07-0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规划编制的决策部署,系统谋划我县“十五五”发展蓝图,确保完成“十四五”的高质量收官和开启“十五五”高起点的征程。刚才,县发改局汇报了“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各位分管领导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务实建议,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我围绕“怎么谋、谋什么、如何干”,讲三点意见。
一、紧扣根本遵循,把准规划编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十五五”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期,也是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我们必须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第一遵循”,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指针”,确保规划编制不偏航、不走样。
一要对标中央部署“补短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涉及我县的有**项(如能源结构调整、文旅融合提质等),需要逐项梳理、逐项落实。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委围绕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支持特色产业(如小杂粮加工、新能源)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我们要逐条研究、逐条对接,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加速度”。特别要聚焦“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发现的**项未达预期指标(如第三产业占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突破路径,确保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为“十五五”打牢基础。
二要立足县域实际“强特色”。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县、能源县,既有独特区位优势,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小杂粮之乡”“光伏示范县”的产业基础。“十五五”规划要突出“三个结合”,即与农业强县定位结合,重点谋划小杂粮全产业链升级(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万亩,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米地理标志品牌推广(目前市场占有率*%,目标提升至*%);与“能源转型”趋势结合,推动煤炭产业“减优绿”(现有煤矿*座,力争3年内完成智能化改造)、新能源“扩增量”(目前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万千瓦,规划新增*万千瓦);与“文旅名县”目标结合,依托现有经典文化资源,打造专题旅游线路(今年已接待游客*万人次,目标“十五五”末突破**万人次)。
三要统筹发展安全“守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县地处生态脆弱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彻底解决;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规划编制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谋划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也要聚焦防汛抗旱、生态治理、就业养老等群众关切,提出具体“民生清单”(如新建*所乡镇卫生院、改造*个老旧小区),切实把规划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二、深入研判态势,明确规划定位方位
编制规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立足当前谋长远,既要看到“时与势”的变化,也要把握“危与机”的转化,切实找准我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一要从“全局视野”看机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我县作为连接晋陕蒙的交通节点(境内有*条国省干线),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省委产业转型战略为我县特色产业(小杂粮、文旅)提供了政策红利;市委整体发展布局(如能源革命、文旅融合)与我县产业基础高度契合。这些都是“十五五”规划的“天时”。
二要从“现实基础”看挑战。近年来,我县“十四五”规划实施取得积极成效:GDP年均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但也要清醒看到:产业结构仍偏传统(煤炭占比*%,新兴产业仅占*%),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够突出;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农村公路硬化率低于全市*个百分点)。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五”规划中重点破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