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9
发布时间:2025-07-09
近年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实体+实战+实效"为导向,创新推进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形成"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数字化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根基。今年以来,全县两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件,成功化解**件,化解率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一、系统集成构建立体化治理枢纽。XX县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县委县政府统筹、乡村社区支撑、相关部门落实三级联动,投资**万元建成占地**平方米的县级综治中心,创新"1+5+N"运行模式(1个中枢指挥平台、5大功能区块、N个服务单元),整合政法、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常驻窗口,设置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前服务、心理疏导等功能区,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化解所有事"。在全县12个乡镇(社区)全覆盖建设标准化综治中心,培育**乡"老支书调解室"、**乡"安心驿站"等特色品牌,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机制。2024年12月,县综治中心接到**镇村民张某反映的宅基地纠纷后,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组织自然资源局、乡镇干部赶赴现场。通过无人机航拍取证、历史档案比对、现场调解协商,仅用2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成为"小事当天结"的典型案例。
二、多元共治打造全周期解纷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预防+调解+服务"全链条治理体系。组建由专职调解员、兼职网格员和"五老人员"构成的调解网络,在全县**个行政村设立议事厅,极大调动了民间调解力量。创新"三调联动"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实现多数民事纠纷在诉前化解。*县依托古城文化底蕴,打造"古城调解文化驿站",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调解实践。组建由非遗传承人、法律专家、乡贤代表组成的调解专家库,运用民间说理喻法等特色方法,成功化解涉文旅纠纷,相关经验被省市媒体专题报道。
三、数字赋能开启智慧治理新篇。投资**万元建设"智慧综治"平台,构建"1+3+N"数字化体系(1个县级指挥中心、3级管理平台、N个应用场景)。在全县重点区域部署智能监控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开展"靶向治理"。建立"网格通"管理系统,专兼职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采集信息,日均处理事件**件,处置效率得到很大提升。2024年1月,**镇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上报某工地欠薪线索。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智慧督办"程序,劳动监察大队、住建部门同步介入,通过工资专用账户监管系统锁定资金流向,很短时间内促成**名农民工全额领薪,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长效常治夯实基层善治根基。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考评"工作机制,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行"一案一评"制度,通过服务对象扫码评价等方式,动态监测服务质量。今年以来,群众对综治中心服务满意度达**%。加强综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定时举办专题培训,培育法律明白人,实现每村至少配备1名持证调解员。在古城沿线乡镇推行古城联防机制,组织护边员、治安户长成立义务巡逻队,建立信息传递站,形成"村村联防、户户联保"的群防群治网络。该机制运行以来,乡村地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
近年来,XX县综治中心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激发基层自治活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XX县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着力打造法治平安和美县,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XX方案"。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