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03
发布时间:2025-07-0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形势,对纵深推进集中整治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扎实的举措、更强大的合力,推动集中整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刚才,会议传达了中央纪委有关会议精神,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集中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了8个单位关于牵头专项整治和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的汇报。总的来看,自去年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民生难题,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力指导的结果,也是全省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从通报的情况和我们日常掌握的信息看:问题存量尚未清仓见底。一些地方和领域,“蝇贪蚁腐”问题仍时有发生,在惠民惠农资金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征地拆迁补偿、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依然存在,有的手段更趋隐蔽,有的花样翻新。“四风”顽疾隐形变异。一些干部服务群众不上心、不用情、不尽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的政策执行搞“一刀切”、层层加码,有的服务窗口“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甚至存在“吃拿卡要”的微腐败。长效机制尚待健全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主动发现问题能力不足,依靠上级转办、群众举报多;问题整改“就事论事”多,举一反三、系统治理不够;从个案查处到制度建设的转化还不够顺畅,源头预防的堤坝筑得还不够牢固。责任压力传导存在温差。个别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集中整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有的部门协同联动意识不强,“九龙治水”现象依然存在;基层监督力量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些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痛点难点堵点。它们虽然发生在个别地方、个别人身上,但严重啃食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如果任其蔓延,就会成为阻隔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堵墙”,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绊脚石”。深化集中整治,不仅是严肃的政治要求,更是沉甸甸的民生责任!全省上下务必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抓好集中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其作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下一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五个方面持续加力、精准发力:
一、思想认识要再提升、再深化,以更高站位扛牢政治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和落实的深度。
(一)要深刻领会核心要义。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到,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直接关系人心向背,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国之大者”;是践行党的宗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检验我们党性原则、宗旨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要把抓好集中整治作为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要准确把握**使命。**是九省通衢、鱼米之乡,肩负着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大使命。推动先行区建设成势见效,根基在基层,力量在群众。我们必须把解决好群众身边问题,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奋进力量的关键一环。要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整治工作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保障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极端重要性。荆楚大地,民生为大,民安为要。我们要以集中整治的实际成效,为先行区建设夯实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汇聚最磅礴的奋进力量。
(三)要坚决破除思想误区。坚决摒弃“无关紧要论”,认为群众身边问题“事小”“影响不大”;坚决摒弃“与己无关论”,认为整治是纪委的事、是基层的事;坚决摒弃“一阵风论”,认为集中整治过后就可以“歇歇脚”“松口气”。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坚持全省“一盘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整治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二、问题查摆要再聚焦、再深入,以更实举措找准顽瘴痼疾
问题是靶心,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变“被动等”为“主动查”,变“面上扫”为“精准挖”。
(一)要畅通渠道“广收集”。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规范提升各级信访接待窗口。要擦亮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阳光信访”平台、“领导信箱”等载体,完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问题线索甄别移交机制。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对照检视自查,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主动查找在服务群众、廉洁用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持续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要突出重点“精准查”。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的落实情况,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推进中的梗阻点,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领域,深挖细查。当前要特别关注:乡村振兴领域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教育领域违规招生、乱收费、师德师风失范等问题;医疗领域药品器械采购回扣、过度诊疗、欺诈骗保等问题;养老社保领域冒领贪占、违规经办、监管不力等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问题;生态环保领域执法不公、以罚代管、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等问题;执法司法领域有案不立、压案不查、徇私枉法等问题;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小型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中的“微腐败”问题;窗口服务单位“中梗阻”“推拖绕”“吃拿卡要”等问题。
(三)要举一反三“系统筛”。对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发现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深入剖析根源,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要善于透过个案看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个问题的查处,推动一类问题的排查整治。比如,发现*个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就要举一反三,对区域内所有村(社区)的“三资”管理进行全面体检。省纪委监委要加强对全省面上共性问题的梳理分析,及时向各地各部门发出预警提示。
三、整改纠治要再加压、再攻坚,以更大力度清除沉疴积弊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整改纠治是集中整治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必须动真碰硬、一抓到底。
(一)要压实责任“强整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建立详实的问题台账、整改台账、销号台账。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相关职能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和具体整改责任,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省纪委监委、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严肃追责问责。
(二)要严查快办“强震慑”。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对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线索核查和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处一批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要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私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涉及民生资金、惠民项目、集体资产的问题线索,要优先处置、快查快结。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要适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三)要标本兼治“强长效”。整改不能止于“就事论事”,更要着眼于“举一反三”、“系统施治”。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查找制度机制上的短板和漏洞,推动相关部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治理。要针对普遍性、反复性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扎紧制度笼子。比如,针对惠民资金“跑冒滴漏”问题,要推动完善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强化全过程监督;针对“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问题,要深化基层权力清单制度,推行“阳光村务”、“智慧监督”等模式。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他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传承荆楚大地崇廉尚实的优秀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