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暨“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09-07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形式,专题研讨“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区发展实际、破解民生关切、凝聚奋进力量的现实需要。党风是党的形象“晴雨表”,社风民风是社会文明“风向标”,二者如同大树的根与叶——党风正则根基稳,社风民风淳则枝叶茂。

近年来,**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城乡面貌、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基层治理、选树先进典型等举措,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整治。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作风漂浮、担当不足的问题,个别领域还存在人情干扰、陈规陋习的现象,这些不仅影响党的形象,更制约社风民风的向上向好。

此次专题研讨,就是要进一步厘清党风与社风民风的内在联系,找准**区作风建设的发力点,让党员干部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以信仰之基立党风,让“领头雁”飞得正

党风的核心是党性,党性的根本是信仰。只有党员干部把信仰的“压舱石”筑牢,才能在作风上不偏航、在行动上不缺位,成为引领社风民风的“领头雁”。

(一)以理论清醒守初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也是作风上过硬的前提。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作风问题,根源在于理论学习“走过场”,对党的创新理论一知半解,导致初心迷失、方向跑偏。我们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要结合**区发展实际、群众需求学深悟透。比如在学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时,不能只停留在“记住条文”,还要思考“如何让政策落地到**区的田间地头,让农民真正受益”;在学习民生保障理论时,要琢磨“怎样解决**区老旧小区改造、学位供给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通过理论学习,让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为民服务”的初心刻在骨子里,体现在走访群众时的耐心倾听中,落实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里。

(二)以政治坚定明方向。讲政治是党员干部的首要素质,也是优良党风的核心要义。如果政治立场不坚定,作风建设就会失去“定盘星”,甚至会出现“跑偏走样”。我们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在涉及**区发展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中,始终与党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保持高度一致。比如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坚决杜绝“重开发、轻保护”的短视行为;在落实惠民政策时,要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群众。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在日常工作中辨明是非、站稳立场,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政治检验,让优良党风成为引领社风民风的“指南针”。

(三)以党性锤炼强担当。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增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当前,**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诸多挑战,更需要党员干部以坚强的党性扛起责任、担当作为。比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主动靠前,既要讲清政策法规,也要倾听群众诉求,用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矛盾,而不是回避问题、推诿扯皮;在项目建设中,要主动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而不是“等靠要”。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找准差距,在攻坚克难中增强本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优良党风转化为推动**区发展的实际成效。

二、以务实之举树党风,让“实干风”吹得劲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行动。优良党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的温度,进而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一)把“群众小事”当“心头大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别党员干部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的倾向,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对群众的“小事”不上心。比如有的小区路灯坏了很久没人修、垃圾桶满了没人清,群众反映多次仍得不到解决,这样的作风只会让群众寒心。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定期下沉社区、进村入户,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听他们说心里话——是担心孩子上学远,还是发愁看病不方便;是觉得小区环境差,还是希望就业机会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期解决,解决后还要回访确认,让群众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比如**区开展的“敲门行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家中,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用务实作风赢得群众信任。

(二)把“攻坚难题”当“成长课题”。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攻坚中的难题,要靠过硬的作风攻克。当前,**区在产业转型中面临“旧动能减弱、新动能不足”的困境,在城市治理中存在“老旧小区管理难、交通拥堵缓解难”等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硬骨头”。党员干部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绕道走”,要把破解难题作为提升能力的“练兵场”。比如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时,党员干部要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在技术改造、市场拓展中的需求,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时,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疏导方案,而不是简单“一刀切”。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对难啃的“骨头”久久为功,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作风,进而激发全社会攻坚克难的信心。

(三)把“高效服务”当“基本准则”。服务效率体现作风效能,也影响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评价。个别部门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办事流程繁琐、审批环节过多,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我们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方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比如在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减少群众排队等待时间;在办理社保业务时,要开通线上办理渠道,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业务。党员干部要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对待群众要热情周到,解答问题要耐心细致,办理业务要高效快捷。要通过高效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成为**区的鲜明特色,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务实高效的良好风气。

三、以清廉之德正党风,让“清风气”扬得远

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优良党风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只有守住清廉底线,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为社风民风树立良好榜样。

(一)以“律己之心”守底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守住内心、管住行为。比如在日常交往中,要把握好“亲”“清”界限,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礼品;在生活中,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不参与赌博、迷信等不良活动;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想一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避免因小失大、悔之晚矣。比如**区开展的“廉政家访”活动,就是要通过与党员干部家属沟通交流,共同筑牢家庭廉洁防线,让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的生活习惯和行动自觉。

(二)以“敬畏之心”严用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个别党员干部存在“权力任性”的问题,把权力当作个人私产,搞“一言堂”“乱作为”,损害了群众利益和党的形象。我们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用权就要担当”的理念,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比如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干部选拔等关键环节,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意见,不搞“个人说了算”;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徇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让权力始终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让权力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工具。

(三)以“表率之心”带队伍。“上行下效,上率下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作风直接影响着整个队伍的风气。我们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弘扬优良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靠前指挥,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在廉洁自律上,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为身边的同志作出表率;在攻坚克难中,要带头冲锋在前,带领队伍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定期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培训,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对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让清廉之风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风尚。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