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应急委全体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10-30

同志们:

刚才,市应急管理局汇报了全市应急管理总体情况,市公安局、民政局、卫健委等7个部门重点围绕各自职能汇报了有关情况。各位市长、秘书长就分管条线应急管理有关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就进一步抓好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各县区、各单位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总体上感觉:一是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基本的组织机构已建立了,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有了组织指挥、协调处置的体系。二是应急值守标准化建设在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24小时有人值班,相关情况和信息第一时间能报上来。三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逐步规范,市总体应急预案已修订完成,需修编的专项预案大部分已修编,针对预案内容组织了一系列演练,各县区、各单位基本明确了在突发事件中“由谁做、何时做、怎么做”的问题。四是应急基本的保障功能得到加强。市、县两级均有综合救援队,以及分布在公安、消防、卫健、应急、水利等部门的专业救援队,配备了基本设备,在处置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存在差距,我市地处沿海,海上旅游、养殖捕捞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加剧,发生突发性事件的风险较大。同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人员队伍还不够健全;应急处置先进装备配备、整体救援水平离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大不平衡性,特别是乡镇(村)、街道(社区)以及相关企业往往是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但应急管理建设相对滞后,组织、队伍、设备等缺失,不能充分发挥先期处置作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正确把握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市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条:

(一)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准则。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对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急管理是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对标二十大部署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安全需要上来,放到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上来,放到提升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上来,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二)坚持把“预防为主”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工作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预防工作做好了,可有效化解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必须坚持防范在先,强化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坚持常抓不懈,绝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绝不能出了事故、出了问题才重视,真正做到由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

(三)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始终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合拍,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拍,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拍。总体上我市的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但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要牢牢立足市情,夯实安全基础,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努力构建多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公共安全网。

(四)坚持把“重心下移”作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举措。基层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一现场,多数问题发生在基层,也要解决在基层,抓住了基层就是抓住了根本。必须坚持重心下移,重视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建设,筑牢基层单位风险防控基础。要提高应急管理社会化程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 点赞 0

  • 收藏 2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