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0-26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安排,今天我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怎么学、怎么用这个主题,结合我们XX镇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与大家交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我们身处基层的党员干部而言,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不是一个空泛的理论要求,而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的“金钥匙”。我们XX镇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凝聚人心的任务艰巨繁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要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因此,学习“第五卷”必须与我们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学深悟透,把握“第五卷”的精髓要义,将其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钥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宏阔的历史视野、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这部著作,我们不能停留在字面,必须深入领会其核心要义,特别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我们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书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对我们乡镇工作而言,人民就是全镇的各族群众。我们的一切工作,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还是文化建设,最终都要看群众是否满意、生活是否改善。这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书中强调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我们XX镇来说,自信自立就是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能因为地处偏远、资源有限就妄自菲薄。我们要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坚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挖掘内生动力,激发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守住党的领导、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就是要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以新思路、新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镇的民族工作,守正就是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个认同”的大方向;创新,就是要结合新时代特征,探索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新路径,让民族团结工作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知行合一,找准“第五卷”的实践落点,以理论学习成效推动XX镇高质量发展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第五卷”,关键在于“怎么用”。我们要把书中的思想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和改善民生的实效。近年来,我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正是对“第五卷”中相关重要思想的基层实践。
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抓好民族团结与民生改善。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我镇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九进”行动,在全镇3个村、2个社区成功打造了示范点,其中XX社区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其探索的“民族团结议事会”制度,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模式。我们建成了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025年以来已接待党员群众参观学习超过1200人次,开展各类专题宣讲18场,在全镇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让大家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贯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倾力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XX镇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璀璨画卷中的一抹亮色。我们建立了镇级非遗人才库,收录了刺绣、木雕等技艺传承人23名,并成功推动1项技艺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为了破解传承难题,我们打造了“非遗小院”体验空间,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已培育年轻传承人15名,为“XX跳花节”等传统民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们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组织各族群众共庆活动20余场,让大家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中,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三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抓好生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XX镇的优势在生态,特色在文化。“第五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了“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投入200余万元对2个村寨进行特色化改造,带动发展民宿、手工艺品展销等经营主体36家。我们依托本地独特的生态与民族资源,串联形成了“非遗体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仅2025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带动各族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在产业发展中,我们特别注重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了5个跨民族成分的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发展一盘棋、致富一家人”,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发展成果。
三、笃行实干,正视“第五卷”映照下的短板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谋划未来工作
用“第五卷”这面镜子来对照我们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这既是自我检视,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干部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我们镇民族关系和谐,没有突出矛盾,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缺乏主动谋划、系统推进的意识。少数群众中还存在“各过各的日子”的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内涵理解不深、认同不够。
二是交往交融的“深度”仍需拓展。虽然我们组织了各类活动,但各民族在居住空间、文化生活、经济活动等层面的嵌入式发展仍有待加强。互嵌式社区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农村地区各族群众之间“生产生活多往来、文化情感少交融”的现象还比较明显。特别是面向青年群体的跨民族交流平台和活动载体不足,可能影响共同体意识的代际传承。
三是资源保障的“短板”亟待补齐。非遗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技艺学习周期长、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民族工作的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育基地的功能有待完善,文旅融合项目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持续的品牌效应和发展后劲。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对“第五卷”中学到的思想方法运用得还不够纯熟。下一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深化思想引领,在“铸魂”上下功夫。要持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第五卷”的最新理论成果,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教育的必修内容,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学习,每季度组织1次面向群众的基层宣讲。要升级镇教育基地的功能,增设“民族融合发展史”等展区,年内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不少于8次,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要利用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节点,开展主题活动30场以上,让共同体理念入脑入心。
二是推进全域融入,在“强基”上求实效。要在全镇社区推广XX社区的经验,打造互嵌式社区样板,通过组建跨民族楼栋理事会、举办“邻里节”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从“楼上楼下”到“左邻右舍”,再到“一家亲人”。要常态化搭建交流平台,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民族文化展演、体育联谊赛等活动,建立跨民族的青年联谊社群和志愿服务队,推动各族群众从“见面点头”到“交心交友”。
三是驱动融合发展,在“赋能”上做文章。要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年内力争新增非遗传承人20名,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系统性培训4次。要再投入300万元,升级打造2个集非遗体验、民宿康养、文创销售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新开发文创产品40款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80人以上就业增收,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硬支撑。
同志们,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推动XX镇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团结带领全镇各族群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而努力奋斗。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