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教育局学习教育整改报告

浏览量:75

发布时间:2025-09-04

根据县委学教办关于深入推进学习教育问题整改部署,县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教育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校园餐、校服、教育收费、办学行为、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问题排查、系统推进整改落实。

一、整改工作总体情况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教育局始终把问题整改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群众满意三大原则,构建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分工负责、股室联动协同推进、学校具体落实的整改工作体系。通过自查自纠+专项督查+群众反馈三维排查方式,累计梳理各类问题XX项,其中校园餐领域XX项、校服管理领域XX项、教育收费领域XX项、办学行为领域XX项、师德师风领域XX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XX项,阶段性整改XX项,建立长效机制XX项,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重点领域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

(一)强化校园餐管理,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1. 问题表现

食材采购不规范。部分学校存在食材供应商资质审核不严、采购台账不完整、食材新鲜度把控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临期食材入库情况。

膳食营养不均衡。多数学校校园餐以“吃饱”为目标,忽视“吃好”需求,存在荤素搭配不合理、蔬菜种类单一、主食过于精细等问题,未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营养需求。

食品安全管理薄弱。部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操作流程不规范(如生熟混放、餐具消毒不彻底),食堂卫生环境较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家长参与监督不足。校园餐管理多由学校单向主导,家长委员会参与度低,食材采购、菜谱制定、食堂运营等环节缺乏公开透明,家长知情权、监督权未得到充分保障。

2. 整改措施

规范食材采购管理。一是开展全县校园食材供应商“资质清查”行动,对现有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检验检疫报告等进行全面审核,清退不合格供应商XX家,重新遴选优质供应商XX家,建立供应商黑白名单制度。二是推行统一采购+分送配送模式,由县教育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搭建校园食材集中采购平台,统一制定食材采购标准,各学校通过平台采购,实现食材采购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三是要求各学校建立食材采购台账,实时记录食材采购时间、数量、供应商、检验报告等信息,县教育局每月抽查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优化膳食营养结构。一是组建校园餐营养指导专家组,由县卫健体委营养师、中小学保健医生、资深餐饮从业者组成,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营养需求,制定《XX县校园餐营养指南》,明确每周菜谱“荤素搭配比例不低于1:1.5、蔬菜种类不少于3种/餐、主食粗细搭配”等标准。二是开展校园餐菜谱公示行动,各学校每周五在校园官网、家长群公示下周菜谱,接受家长监督,每月收集学生、家长对菜谱的意见建议,根据反馈调整优化。三是组织全县学校食堂厨师开展营养烹饪技能培训,邀请专业厨师现场教学,指导厨师掌握少油、少盐、少糖烹饪技巧,避免营养流失,提升餐品口感。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开展食堂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XX所学校食堂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核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操作流程规范度、餐具消毒记录等,对存在问题的XX所学校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二是推行食堂明厨亮灶升级工程,在食堂操作间、仓储间、备餐区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监控,实现实时监控、在线查看,家长可通过学校公众号链接查看食堂实时画面,监督食品安全操作。三是完善校园食品安全日巡查机制,要求各学校每日对食堂卫生、食材质量、操作流程进行巡查,填写《食品安全巡查日志》,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拓宽家长监督渠道。一是推动家长参与校园餐管理机制,要求各学校家长委员会设立校园餐监督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有权参与食材验收、菜谱制定、食堂卫生检查等工作,每月至少开展1次现场监督。二是每学期召开校园餐工作听证会,邀请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参加,通报校园餐管理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对合理建议当场明确整改时限。三是建立校园餐问题反馈绿色通道,在县教育局官网、学校公众号设置“校园餐投诉举报入口”,安排专人24小时受理反馈,对投诉问题3个工作日内核查回复,确保家长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二)严格校服管理,确保学生穿着放心

1. 问题表现

采购程序不透明。部分学校校服采购未履行公开招标或家长代表表决程序,由学校单方面选定供应商,存在暗箱操作嫌疑,家长对采购流程、价格构成不知情。

校服质量不达标。个别学校校服存在“面料劣质、做工粗糙、安全隐患”等问题,学生穿着不舒适,甚至影响健康。

校服款式单一。多数学校校服款式陈旧、色彩单调,未能兼顾实用性与美观”,部分学生因校服款式问题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穿着。

收费标准不合理。部分学校校服收费未按“成本核算”原则定价,存在溢价过高情况,且未提供清晰的成本明细,家长质疑收费合理性。

2. 整改措施

规范采购程序。一是制定《XX县中小学校服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校服采购必须履行学校提议→家长委员会讨论→公开招标→公示结果→签订合同五个环节,严禁学校单方面决定供应商。二是要求各学校采购校服前,必须向家长发放《校服采购征求意见表》,征求率不低于90%,同意采购率不低于80%方可启动采购流程。三是完善校服采购信息公开机制,各学校将招标公告、供应商资质、中标结果、价格明细等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严把质量关口。一是推行校服质量双检制度,供应商供货前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学校接收校服时需随机抽样,送县市场监管局复检,复检合格方可发放,不合格一律退货并追究供应商责任。二是开展校服质量专项抽检行动,县教育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每学期对全县学校校服进行随机抽检,今年抽检XX批次,不合格批次XX个,已责令供应商召回不合格校服XX套,并对相关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

优化校服款式设计。一是开展校服款式征集活动,面向全县学生、家长、教师征集校服设计方案,鼓励方案兼顾校园文化特色与“学生审美需求,融入校徽等元素,设计运动装、礼服等不同款式,满足不同场合穿着需求。二是组建校服款式评审小组,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专业设计师组成,对征集方案进行评审,确定最终款式,确保校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

规范收费标准。一是制定《XX县中小学校服成本核算指引》,明确校服成本包括面料费、加工费、运输费、检测费等,利润率不得超过8%,严禁收取管理费、服务费等额外费用。二是要求各学校在采购前向家长公示校服成本明细,由家长委员会审核确认,审核通过后方可收费。三是建立校服收费监督举报机制,对家长反映的收费过高、明细不清问题,县教育局联合县发改委立即核查,对违规收费学校责令退还超额费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违规收费问题XX起,退还费用XX万元。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