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5
发布时间:2025-08-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严格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2025年,XX县教科局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长效巩固”原则,以“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为目标,聚焦基层学校和教师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报表多、会议多、检查多、负担重”等痛点难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从“纸上要求”向“落地见效”转变。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破题,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让减负“有方向、有支撑”
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初期,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县12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38所中小学、26所幼儿园开展专题调研,累计收集教师、家长反馈意见237条,梳理出“同一数据重复报送”“临时性任务多头布置”“非教学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6类18项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局党组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兵把口、责任股室协同联动,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链条责任体系。
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专项督查组、宣传引导组3个工作专班,明确“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研判、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制。全年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8次,专题研究减负事项15项,出台《XX县教科系统2025年基层减负十项措施》《关于规范教育系统报表报送和会议活动的通知》等制度文件6个,从制度层面划出“红线”、明确“禁区”。例如,针对“报表过多过滥”问题,文件明确规定“除上级明确要求的必报报表外,局内各股室不得自行设计、下发统计报表;确需开展的专项调研,须提前3个工作日向领导小组备案,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另一方面,压实主体责任。将基层减负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校长履职评价重要内容,与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等指标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建立“局领导包联学校”制度,11名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4所学校,全年累计深入基层调研120余次,现场解决教师周转宿舍维修、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问题47个。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减负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对接,确保上级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如XX镇中心小学建立“教师诉求台账”,每周汇总教师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结,需协调上级部门的3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全年累计解决教师停车难、打印耗材不足等实际问题21件。
二、精准靶向施策,打通“中梗阻”流程堵点,让减负“见真章、出实效”
形式主义的“虚功”,往往藏在具体事务的“空转”里。我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聚焦“报表、会议、检查、非教学事务”四大关键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拆弹。
一是“减报表”,让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腿”。针对过去“一份数据填多份表、同一事项报多次”等问题,我们整合局内基教股、人事股、计财股等7个股室的统计需求,开发“XX县教育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将教师信息、学生学籍、校舍资产等12类高频数据统一录入系统,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动态数据一张表”,将原有的23项常规报表压缩至8项,报送频率由“月报+季报+年报”调整为“月报为主、季报补充”。例如,以往教师职称评审需提交的教学业绩、培训记录、获奖证书等材料,现通过平台直接调取验证,教师无需重复打印装订,仅此一项每年为全县教师节省纸张、打印费用约12万元。
二是“减会议”,让精力“回到课堂”、决策“贴近实际”。严格落实“无会周”制度,规定每月第三周为“全县教育系统无会周”(特殊情况除外),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全县性会议。同时,推行“短实新”会议模式,明确“一般性工作部署会不超过30分钟、专题研究会不超过1小时”,要求发言材料提前1天发送,杜绝“临时念稿”“照本宣科”。2025年,全局性会议数量较2024年减少42%,会议总时长压缩35%。例如,原定于每季度召开的“学校安全工作例会”,改为“线上视频会+实地抽查”相结合,仅在开学、放假等关键节点召开现场会,既保证了工作落实,又让校长们腾出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教研。
三是“减检查”,让评价“重实效”、学校“轻应付”。制定《XX县教育系统检查评比备案管理办法》,实行“综合查一次”机制,将教学常规检查、安全检查、党建检查、师德师风检查等8类15项检查整合为“年度综合督查”,由局领导带队,抽调各股室骨干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学期开展1次,避免“多头查、重复查”。同时,推行“清单式”督查,提前3天向学校下发督查清单,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避免“看台账多、查现场少”“挑毛病多、提建议少”。2025年秋季学期督查中,督查组发现某乡镇小学存在“课后服务课程表与实际授课不符”问题,当场反馈整改要求,并跟踪指导学校完善课程管理,而非简单通报批评。此类“带着问题去、盯着整改走”的督查模式,得到基层学校的普遍认可。
四是“减负担”,让教师“专注教学”、学生“轻装上阵”。重点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明确“严禁强制教师参与社会事务、严禁摊派非教学任务、严禁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布置工作”。2025年,全面规范教师微信工作群管理,要求各学校对原有群组进行清理整合,每个学科教师群不超过2个、行政事务群不超过1个,严禁在群内发布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例如,有个中学将原有的“语文教师群”“数学教师群”“班主任工作群”等11个群组整合为“教学业务群”“行政事务群”2个,教师每日接收的非教学信息减少80%以上。此外,严格落实“弹性上下班”制度,教师课后服务结束后可申请调休,全年累计为教师调休1.2万个工作日。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