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季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形象,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城市精细化管理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市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提质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注重长远发展,注重文化传承,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性。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坚持人民中心,聚焦民生需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始终围绕人民需求展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收集、研判、处置、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聚焦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噪音扰民、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硬招实招,逐一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要营造宜居环境,增加绿色空间,完善休闲设施,打造美丽街区,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三)树立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协同。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管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要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统筹好老城更新与新区建设,既要注重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升老城区功能品质,又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城区,避免产生新的城市问题。要统筹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标准、体制机制、法治保障、智慧应用、市民素质等软环境的建设和提升。要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合力。要统筹好平时管理与应急管理,既提升日常管理效能,又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论。要深入排查梳理当前我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要对问题进行分类研判,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要实施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治理模式,避免“一刀切”。要注重源头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延伸,努力从根本上减少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要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处置的效率性。要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到位、不反弹。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
在深化认识、把准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格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一要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和约束力,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用地结构,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二要严格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规划许可管理,确保各项建设活动符合规划要求。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管,坚决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三要推进“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用。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数据,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实现规划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动态更新。推广运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为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提供智能化支撑,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完善法治保障,规范管理行为。法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保障。一要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围绕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交通管理、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城市管理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作业定额,形成覆盖全面、科学规范、衔接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二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等活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智慧赋能,提升管理效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整合城市管理相关数据资源,构建“一网统管”的应用体系,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联动处置。二要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公安、交通、住建、环保、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数据挖掘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监管执法、应急处置等提供数据支撑。三要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在市政设施管养、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等技术。发展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让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