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8
发布时间:2025-10-10
“入住”容易“退住”难,公租房动态管理还需持续加强
【典型案例】
目前,**县建有县本级公租房***套。***年**月,**县纪委接受**市纪委委托转来**县涉及违规占用公租房各类线索**7条,核实有用线索**条,涉及公租房**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整治专班,并出台了专项《整治方案》目前已收回公共租赁住房**套,立案处理**人,其余涉嫌违规占用的公租房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整改到位。
**年以来,因国家政策变化,没有再新建公租房,需求对象逐年累计增多,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新市民)申请人员增多,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初步分析,一是强制腾退手段乏力,现行制度虽规定“不符合条件者限期腾退”,但缺乏有效强制执行手段。如**年尝试开展司法途径“催租”和强制腾退违规占用公租房行动,因对象涉及中低收入群体、“敏感群体”等复杂原因,无果而终。
二是精准“退住”处理难,一方面转租转借取证难,在管理人员缺少,技术监管手段缺乏情况下,很难精准鉴定转租转借现象,另一方面,入住对象条件改善后,不主动退出,甚至想方设法隐瞒转给亲戚朋友居住。
三是妥善处理“退住”与新“入住”平稳交接难,腾退房都进行了必要的基础性装饰装修和添置生活设施,即使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也很难得做到双方满意,和谐交接,影响清理整治工作。
【工作建议】
一是构建智能退出预警体系,依托大数据,建立不动产登记、社保、公积金、工商、民政等各类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设置“新增房产”“收入超标”等多个预警指标,实现违规行为实时监测、自动推送处置指令。
二是建立分级清退执行机制,对轻微违规对象实行“黄码预警”;对拒不退房者启动“红码强制”,督促法院建立“住房保障案件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受理、裁定、司法强执快速清退机制。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闭环,将公租房动态管理纳入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对涉嫌违规占用公租房对象,特别是公职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对管理部门因主观原因导致公租房管理不到位现象进行追责问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