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4
发布时间:2025-10-09
同志们:
今天,我来到市卫生健康局,主要是就今年4月份以来,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统一部署开展的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专项工作,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刚才,听取了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总的来看,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市卫生健康局党委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值得充分肯定。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分别部署了7个全国性整治项目、16项重大民生实事以及4个省级整治项目。其中,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和违规收费问题,是16项全国集中推进的重大民生实事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检验我们卫生健康系统工作成效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下面,结合刚才的汇报和前期的了解,我讲几点意见。
一、聚焦民生关切,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闻令而动,紧紧围绕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精准发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是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健全,监管基础得到夯实。整治工作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必须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制定了《2025年医疗机构重复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全市的整治工作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和“底线”。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健康*”平台和“市级智慧检查检验系统”,将数据监管嵌入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了对高值高频检查等关键环节的精准画像和动态预警,让监管长出了“牙齿”,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人工排查、效率不高的局面。其次是群众就医负担切实减轻,惠民成果充分彰显。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这方面,成效是显著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破解重复检查难题的关键一招。目前,全市已有超过690家医疗机构接入智慧检查检验系统,它覆盖了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并正逐步向基层和民营机构延伸。据统计,自该项工作推行以来,已累计为群众节约检查检验费用超过1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近60万次互认,为患者直接节省费用1850余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家庭医疗支出的减少,是民生福祉的直接提升。再是行业风气持续净化,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得以筑牢。整治工作不仅要治“乱”,更要防“骗”。通过与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全市对欺诈骗保、违规收费等行为保持了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追回医保基金6350余万元查处了一批违规医疗机构,惩治了一批违法违规人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通过强化行风建设,聘请社会监督员,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医疗服务相关的投诉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行业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复检查、违规收费等问题成因复杂,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当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是整治工作的平衡性有待加强。从调研情况看,大型三甲医院在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范收费行为方面,由于管理体系健全、信息化水平高,整体进展较快。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可能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执行有偏差、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整治工作在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温差”,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仍需着力打通。二是治本的长效机制仍需完善。当前的整治成果,更多是通过高压严管的集中行动取得的。如何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为长期坚持的制度规范,防止问题在风头过后反弹回潮,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医疗机构内部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体系是否与规范诊疗行为真正挂钩,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过度检查、违规收费的逐利动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三是源头治理的深度有待拓展。整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查处和通报层面,更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短板。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机构运行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铲除滋生这些乱象的土壤。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