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9
发布时间:2025-08-14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时代前沿,深刻洞察城市发展规律,为新征程上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根本行动指南。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学在前、谋在前、干在前,深刻领会核心要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下面,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我谈几点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考。
一、深刻把握核心要义,筑牢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饱含着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邃洞察和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根本宗旨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正如总书记所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于此。因此,我们必须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去理解、从更深的战略维度去把握、从更强的使命担当去实践本次会议精神,确保组织工作的全部重心都能精准对接城市发展大局。
(一)深化对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原则的政治自觉。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最大优势,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将之作为首要要求予以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奇迹背后的“制胜密码”。将党的领导贯穿城市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是确保城市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定盘星”和“压舱石”。无论是城市规划的前瞻布局、建设管理的规范高效、还是治理服务的精准精细,都必须自觉置于党委的坚强领导之下。组织部门必须切实承担起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保障重任,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城市建设的宏伟工程中更好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把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细化实化到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落实于城市各类组织的运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坚实保证,确保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深化对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一根本立场的宗旨自觉。中央会议明确指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核心理念,将其置于城市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新时代城市工作的价值坐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要求我们的城市工作必须彻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用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组织部门在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抓基层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自觉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将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在干部考察任用中,要将民生情怀、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重要标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为核心任务;在人才政策制定上,要把服务城市发展所需和满足人民所盼紧密结合。我们必须通过有力的组织举措,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城市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惠民生、聚民心、保民安的过程,让XX市的城市空间真正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幸福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深化对推动内涵式发展这一战略取向的发展自觉。中央会议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阶段,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内涵式发展正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这标志着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转变。内涵式发展,核心在于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导向,通过城市更新、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转型、文化赓续、治理增效等多维路径,实现城市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城市发展,必须精准把握这一历史性转变,深刻认识到拼资源、拼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驱动、文化底蕴、治理水平和空间品质。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在推动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方面要有新作为,引导干部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强调精明增长;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需聚焦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核心动能;在强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更需创新突破。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组织资源和政策供给,引导和激励全市广大干部将重心转向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来,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推动XX市实现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有韧性、更富内涵的高质量发展。
二、精准聚焦主责主业,锻造堪当人民城市建设重任的过硬力量
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对接会议部署的七项重点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塑造城市特色魅力等一系列攻坚任务,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机制,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城市工作骨干队伍,激发城市各类组织和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立足组织部门职能,需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聚力用劲:
(一)锻造攻坚拔寨的城市干部铁军。一是强化政治历练锤炼忠诚底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深刻领悟其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建立健全在城市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第一线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的常态化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突出专业赋能提升实战能力。瞄准会议明确的优化城市体系、发展创新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塑造美丽城市、构筑韧性城市、涵养文明城市、打造智慧城市七大重点任务,精准开展靶向培训。围绕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精细管理、数据运用等关键领域,办好专业化能力强化班次,推广实战化、情景式教学,着力弥补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重点提升领导干部统筹协调、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的专业能力。三是鲜明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健全完善符合内涵式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在规划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风险防范等领域的实绩导向。大力选树和表彰在城市发展各条战线上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先进典型,形成“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发干部投身城市建设的澎湃激情和无限活力。
(二)筑牢引领治理的基层组织堡垒。一是推动组织体系向末梢扎根。优化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区域化党建效能。持续巩固传统领域组织覆盖,着力消除新兴领域组织覆盖空白点,尤其在楼宇商圈、各类园区、工程项目、平台企业等城市新兴空间强化党的组织嵌入和工作覆盖,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网络,确保党的领导在城市各个层面有效抵达。二是提升组织功能与服务质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探索在智慧平台支撑下的精准服务路径。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基层一线,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在社区整合强化。打造坚强有力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健全职业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社区治理的主心骨。三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党组织对业委会、物业企业等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引领,完善协调共治机制,推广XX市“红色物业”等有效实践。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党建引领下的“三方联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城市治理的途径,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