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医院“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88

发布时间:2025-08-1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院“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最新精神,通过剖析近年来特别是2025年以来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触目惊心的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引导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重点岗位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为我院的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执业环境。

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一部卫生领域的警示教育片,片中人声泪俱下的忏悔,发人深省,令人警醒。这些曾经的行业精英、业务骨干,因为理想信念的滑坡、纪法意识的淡漠,最终沦为阶下之囚,其教训之深刻,代价之沉痛,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铭记在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在医药领域,正风肃纪反腐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身到这场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的斗争中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深化思想认识,坚决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腐败问题的极端危害性,才能在行动上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围猎”。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拒腐防变的堤坝,首先要从思想深处筑起。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医药领域腐败“亮剑”。二十届中央纪委更是明确要求,要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立案87.7万件,其中医药领域涉及人员高达6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8.9万人,医药领域同样占6万人。同年,全国共查处医药卫生系统干部超过350人,追回医保基金高达242.3亿元。进入2025年,高压态势不减反增,单季度查处省管干部就超过30人。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毁掉的家庭和被玷污的“白衣天使”形象。我们必须认识到,反腐败绝非一阵风,而是驰而不息的持久战。腐败手段也日趋隐蔽化、复杂化,从传统的药品耗材回扣,延伸到医保基金、科研经费、学术成果等多个领域,甚至出现了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跨境洗钱的新型犯罪,2024年查获的相关涉案资金就超过10亿元。这说明腐败的根源尚未彻底铲除,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第二,必须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振聋发聩的沉痛教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故,就是我们自己最好的疫苗。纵观2025年以来通报的一系列案件,覆盖了从医院“一把手”到处室负责人,再到普通医生的各个层级,涉及药品采购、设备招标、基建工程、骗取医保等各个环节,每一个案件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例如,*省*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案,其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他通过亲属代持房产、证券账户,以隐蔽的现金方式藏匿巨额赃款,构建起庞大的药品耗材腐败链条,严重破坏了一方医疗生态。*省某医院药剂科主任*,长期利用药品采购的职务便利,大肆收受贿赂,最终案发。*市工人医院检验科主任*,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通过操控试剂采购和科研项目,疯狂敛财近千万元。更有甚者,*省*市人民医院骨科,从主任、副主任到普通医生,四人联手收受医疗器械供应商回扣共计84万元,形成了塌方式腐败。还有*市某医院,通过伪造病历、虚增诊疗项目等方式,系统性地骗取医保基金超过2000万元,最终医院被吊销执照,相关人员被追究刑责。这些案件警示我们,腐败离我们并不遥远,任何岗位都不是“保险箱”,只要有权力运行,就有廉政风险。一旦理想信念动摇,纪法防线失守,昔日的荣耀和成就都将化为泡影。

第三,必须牢固树立医德医风这根不可触碰的职业底线。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廉洁行医是医者的本分。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生命,我们肩负的是人民群众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任何掺杂了利益交换的医疗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对职业的背叛。近年来,一些医务人员在商业利益的侵蚀下,忘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开大处方、用高价药、做不必要的检查,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更损害了医患关系,侵蚀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崇高的职业精神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将廉洁从业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每一次诊疗、每一次采购、每一次决策都置于职业道德和党纪国法的审视之下,确保权力始终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个人私利开口子。

二、聚焦关键环节,完善制度机制,奋力扎紧“不能腐”的笼子

腐败的发生,固然有个人思想蜕变的主观原因,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客观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内控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无路可走。

第一,要紧盯药品耗材采购、基建工程、医保基金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化风险防控。这些领域是医疗腐败的“高发地带”,必须作为我们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在药品耗材采购方面,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地方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这是从源头上斩断利益输送链条的利器。要学习借鉴“*模式”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压缩药品耗材价格的虚高空间。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应用SPD等现代化管理系统,实现从采购计划、入库验收、临床使用到费用结算的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化的闭环管理,让每一件药品、每一根导管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在基建工程和设备采购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绝不允许个人说了算,更不允许搞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所有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必须经过党委会、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并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在医保基金管理方面,这是人民的“看病钱”“救命钱”,我们作为使用方,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要加强对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和审核,杜绝过度医疗、分解收费、串换项目等骗保套保行为。国家医保局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药品追溯码,以智能化手段打击回流药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必须积极配合,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第二,要创新内部监管模式,下大力气堵塞制度漏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更在于与时俱进的完善。我们要对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梳理和排查,看看哪些制度已经过时,哪些制度存在漏洞,哪些制度执行不力。要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和诚信评价体系,对所有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存在商业贿赂等不良记录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要严格规范医务人员与医药代表、供应商的交往行为,明确交往的“禁区”和“红线”,严格执行个人事项报告、任职回避、轮岗交流等制度。特别是对于药品、耗材、财务、基建等关键岗位,必须严格执行定期轮岗,防止因长期在同一岗位而滋生腐败风险。此外,要将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建立超常使用预警机制,对使用量异常增长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点监测和约谈,从管理上约束不合理的医疗行为。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