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公务员队伍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浏览量:95

发布时间:2025-07-2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贯彻落实,作为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在精准化和科学化上下功夫,探索并实施了以“三个精准”为核心的公务员队伍管理新模式,努力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全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X县委,就我县在公务员队伍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我县的具体做法进行汇报。

一、坚持“精准选用”,筑牢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我们始终认为,公务员队伍的入口,是决定队伍整体质量和战斗力的第一道关口。为此,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精准选用”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力确保每一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同志都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人才。

(一)我们着力于岗位需求的精准研判。每年公务员招录工作启动前,我们都会组织专班,深入全县各单位、各乡镇进行全覆盖调研。我们综合分析全县的公务员空编情况、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现状,特别是紧密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指导招录单位科学、前瞻性地设置岗位。对于像财政、审计、规划等专业性较强的县直部门,我们坚持“按需设岗”,明确具体的专业背景和能力要求,改变了过去“一张卷子考所有人”的粗放模式,确保招录的人才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实现“选即能用”。

(二)我们严守政治标准的精准把关。我们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贯穿于公务员招录考察的全过程。在考察环节,我们不仅审查档案、进行谈话,更注重深入其生活圈、社交圈,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行、价值取向和日常表现。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深度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坚决把那些政治上不过硬、信念上不坚定的人挡在门外,确保新录用公务员队伍的政治底色纯正、可靠。

(三)我们创新后备力量的精准储备。为了优化干部来源结构,我们扎实推进“源头培养”工程。我们将目光投向基层一线,注重从优秀的返乡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和选拔有潜力的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建立动态的青年干部数据库和专业型干部储备库我们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池”。同时,我们把基层一线,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集中的岗位,作为培养锻炼新录用公务员的“练兵场”和“赛马场”,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快速成长为熟悉基层、心怀群众的合格公务员。

二、坚持“精准培训”,锻造履职尽责的“钢筋铁骨”

选好人才是基础,育好人才是关键。我们始终将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构建了多维度、全覆盖的“精准培训”体系,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动能。

(一)培训内容上突出“靶向施教”。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全体公务员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高政治站位。在业务培训方面,我们推行“党员点单—组织派单—讲师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公务员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例如,我们针对社区工作者,重点开设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课程;针对民政系统干部,我们组织社会救助核心政策的专题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无缝衔接,学以致用。

(二)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我们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你讲我听”课堂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将“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县内外的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发展示范点设立实践教学点,让学员在实地感悟中深化理解。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青苗培育计划”,构建了由县处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三级导师帮带体系”,通过“1+1”结对子、压担子的方式,对青年干部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弥补经验不足的短板。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