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15
发布时间:2025-05-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将青年人才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通过精准发力、靶向聚力、持续接力,扎实做好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领、环境优化、培育提升等工作,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准发力,强化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工作的首位,筑牢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思想根基。
(一)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育阵地。一是深度挖掘**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清河红色体验教育基地、款庄镇博物馆、东村镇小松园战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本地红色故事,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例如,以红军长征在**县的战斗历程为蓝本,编写《**县红色记忆》系列教材,让青年人才在学习中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二是优化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体验流程,增设VR体验区、互动问答环节等,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青年人才可以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战斗场景,与历史进行“对话”,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三是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队伍,选拔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激发青年人才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二)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一是举办“红色教育铸魂”主题活动,组织青年人才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诗歌朗诵、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长征的艰辛,青年人才能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从而坚定自己扎根乡村的决心。二是开展“富民学思荟”研讨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基层干部与青年人才进行面对面交流,围绕乡村振兴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的平台,促进其思维碰撞和知识更新。三是打造“青锋训练营”和“菁锐夜校”学习品牌,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开展专题党课、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培训课程。这些课程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实际工作,帮助青年人才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注重榜样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挖掘和选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典型,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例如,推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系列报道,讲述青年人才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感人故事,树立学习榜样。二是组织青年人才典型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让更多青年人才能够近距离学习榜样的精神和做法,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三是建立青年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青年人才积极进取、担当作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3场次,覆盖青年人才500余人次。
二、靶向聚力,构建更优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发展环境
聚焦青年人才在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靶向施策,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一是出台印发《**县年轻公务员“青苗培优・壮苗满穗”行动实施方案》《**县加快重点产业人才引培支持措施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明确青年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从选拔任用、培训提升、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制度遵循。二是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和青年人才实际反馈,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青年人才的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制作政策宣传手册、开展线上答疑等方式,让青年人才及时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优化服务举措,解决后顾之忧。一是精心打造**县“青年人才驿站”,为来富干事的青年人才免费提供一个月的住宿。驿站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办公设备,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让青年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是积极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落户补贴、租房补贴等扶持政策,安排专人负责政策申报和审核工作。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青年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截至目前,打造人才公寓244套,累计发放贷免扶补32户,发放贷款金额644万元,带动就业113人;完成创业担保贷款14户,发放贷款金额210万元,带动就业26人。三是建立青年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位青年人才配备一名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及时了解青年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让青年人才能够安心工作。
(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协同发展。一是成立**县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协会,为青年人才提供一个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项目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青年人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二是举办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青年人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大赛,选拔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建立青年人才线上交流平台,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创建青年人才交流群。方便青年人才随时交流工作经验、分享资源信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持续接力,加大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育力度
实施“三个一批”培育计划,提升青年人才专业素养。
(一)精准培训育强一批。一是围绕现代农业、手工纺织等领域,依托“共富工坊”开展水果种植、非遗编织等定制培训10余期。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进行授课,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青年人才能够掌握实用技能。二是根据不同青年人才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对于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人才,重点开展创业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人才,加强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对培训后的青年人才进行定期回访和技能考核。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培育“新农人”“乡村工匠”800余人。
(二)实践锻炼用好一批。一是先后选派50余名青年人才下沉乡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等职务。让他们在基层一线参与产业项目攻坚、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二是建立青年人才实践锻炼导师制度,为每位下沉青年人才配备一名导师。导师由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或行业专家担任,对青年人才进行全程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定期组织下沉青年人才开展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同时,对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激励更多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基层实践。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