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法院党组书记在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暨审判数据会商调度会上的发言讲话

浏览量:82

发布时间:2025-05-2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暨审判数据会商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审判运行态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各基层法院汇报了工作情况,市中院相关部门通报了审判数据指标,讲得都很实在,问题找得准,措施提得实。下面,我代表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民商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扎实推进民商事审判工作,审判质效稳步提升,服务大局成效显著,司法为民举措扎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审判质效实现新提升。从数据看,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个百分点,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天,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率达*%。这些数据背后,是全体干警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一是审判管理更加精细。中院制定出台《民商事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范》,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机制,对长期未结案件实行“一案一策”挂牌督办,有效杜绝了“边清边积”现象。二是司法责任压得更实。全面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院庭长办理民商事案件占比达*%,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件,发挥了“头雁效应”。三是改革效能持续释放。深化繁简分流改革,速裁团队结案占比达*%,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提升至*%,实现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二)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围绕市委“产业强市、项目为王”战略,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审结涉企案件*件,标的额*亿元,帮助*家企业化解债务危机。建立“法院+工商联”联动机制,设立驻园区法官工作室*个,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场,惠及企业*家。在某重大破产重整案中,创新采用“预重整+重整”模式,引入战略投资*亿元,盘活土地*亩,保障职工权益*万元,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三)司法为民取得新成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推行“立审执一体化”改革,民商事案件自动履行率提升至*%。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网上立案率达*%,在线调解成功率*%,让群众打官司“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万元。在某赡养纠纷案中,法官三次上门调解,促成家庭和解,该案例被《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彰显了司法温度。

二、正视短板不足,增强破解民商事审判难题的紧迫感责任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与上级要求、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

(一)审判质量仍需夯实。一是法律适用不统一。部分基层法院对同类案件裁判尺度把握不一,个别案件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例如,某区法院对相邻权纠纷中“必要通行权”的认定标准与中院裁判规则存在偏差,导致当事人上诉后案件被发回重审。二是司法能力不足。部分法官对新类型案件、复杂商事纠纷驾驭能力不强,庭审驾驭、文书说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涉数字货币借贷、跨境股权争议等新领域案件中,部分法官因专业储备不足,出现事实认定偏差或法律论证缺位问题。三是审判监督弱化。院庭长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专业法官会议作用发挥不充分,发改案件分析讲评流于形式。个别法院对被发改案件仅作程序性通报,未深入剖析裁判理念、证据采信等深层次问题,导致“一审被发改、二审仍重复”的恶性循环。

(二)审判效率仍需提升。一是长期未结案件清理不彻底。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个月以上未结案件仍有*件,其中*件已超过1年,最长的达*个月。这些案件中,*%涉及司法鉴定、审计评估等第三方环节,暴露出流程节点管控不严、审限变更随意等问题。二是诉前调解效果不佳。诉前调解成功率仅为*%,大量案件“调而不成”转入诉讼程序,增加群众诉累。部分调解员存在“久调不决”现象,平均调解周期达*天,远超法定时限。三是简易程序适用率偏低。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仅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个百分点。部分法官对简易程序“简化程序不减权利”的原则理解不透,存在“应简未简”“简转普随意”等问题,导致程序空转、效率低下。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