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区长在闲置厂房盘活利用调度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07-3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闲置厂房盘活利用调度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分析当前我区闲置厂房盘活利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全区闲置厂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重大意义

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绝非小事,它关乎区域发展全局,涉及多方利益,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实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我们破解发展瓶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水平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盘活闲置厂房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一是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当前,我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而大量闲置厂房占据着宝贵的土地资源。盘活这些厂房,能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为新项目、新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二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闲置厂房可以通过改造升级,引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三是盘活沉淀资产新价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闲置厂房长期闲置,不仅造成资产浪费,还会产生维护成本。通过盘活利用,让沉淀的资产重新发挥效益,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四是促进产业结构新升级,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借助闲置厂房的盘活,我们可以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同时吸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入驻,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二)盘活闲置厂房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一是创造就业增收新岗位,拓宽群众致富渠道。闲置厂房盘活后,无论是发展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其他产业,都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部分闲置厂房可以改造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馆、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三是改善城乡环境新面貌,打造宜居生活空间。长期闲置的厂房往往破旧不堪,影响城乡环境美观。通过盘活利用,对厂房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能改善城乡面貌,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共进。乡镇(街道)的闲置厂房盘活后,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盘活闲置厂房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一是化解基层矛盾新焦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闲置厂房可能因产权不清、租赁纠纷等问题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通过规范的盘活利用工作,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在闲置厂房盘活过程中,村(社区)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这项工作,能提升基层组织的协调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三是构建共建共治新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闲置厂房盘活需要政府、企业、村(社区)、群众等多方参与,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四是提升区域管理新水平,促进治理精细化。在盘活利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这有助于提升区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盘活闲置厂房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一是打造优质发展新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落户。盘活后的闲置厂房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现成的生产经营场所,降低投资成本,吸引更多项目落户我区。二是提供便捷服务新体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闲置厂房盘活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手续办理等服务,能让企业感受到我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在我区发展的信心。三是营造公平竞争新环境,激发市场内在活力。通过规范闲置厂房的盘活利用,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获取资源、参与竞争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四是树立区域良好新形象,提升对外吸引力。高效盘活闲置厂房,展现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树立区域良好形象,提升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正视问题挑战,精准把握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现实状况

在看到闲置厂房盘活利用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在这项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现实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一)闲置规模较大,存量盘活压力凸显。一是厂房闲置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从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数据来看,我区闲置厂房数量不少,而且分布在城乡各个区域,既有城区的老旧厂房,也有乡镇的废弃工厂,给盘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二是闲置时间跨度较长,资产状况堪忧。部分厂房闲置时间超过了十年,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和管理,厂房结构损坏、设备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增加了盘活的成本和难度。三是涉及产权关系复杂,厘清难度较大。一些闲置厂房存在产权不清、权属争议等问题,有的是集体资产与私人资产交织,有的是历史遗留的产权手续不全,厘清产权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是不同区域差异明显,盘活进度不均衡。城区周边的闲置厂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盘活相对容易;而偏远乡镇的闲置厂房,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盘活进度缓慢,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二)盘活难度不小,各类阻碍因素较多。一是规划调整限制较多,转型发展受限。部分闲置厂房所在区域的规划已经发生改变,若要进行盘活利用,需要进行规划调整,但规划调整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厂房的转型发展。二是设施改造投入较大,资金筹措困难。很多闲置厂房的水、电、气、消防等基础设施不符合当前生产经营的要求,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而企业和基层组织往往资金紧张,筹措资金困难。三是市场需求对接不畅,项目引进不易。一方面,闲置厂房的类型、规模等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我们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不够深入,导致在项目引进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影响了盘活进度。四是环保安全要求提高,达标改造不易。随着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部分闲置厂房在环保设施、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短板,要达到现行标准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增加了盘活的难度。

(三)管理存在短板,规范运营亟待加强。一是底数摸排不够精准,动态监管缺失。虽然我们开展过闲置厂房摸排工作,但由于部分单位重视不够、摸排不细致,导致底数掌握不够精准。同时,缺乏对闲置厂房的动态监管机制,厂房的闲置状态、使用情况等不能及时更新。二是盘活流程不够规范,操作随意性大。在闲置厂房盘活过程中,部分项目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存在私下交易、违规租赁等现象,导致盘活工作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三是后续管理不够到位,运营问题频发。一些闲置厂房盘活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出现了擅自改变用途、违规搭建、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盘活的效果和区域环境。四是部门协调不够顺畅,工作合力不足。闲置厂房盘活涉及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存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现象,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四)市场对接不畅,供需匹配效率不高。一是信息发布渠道单一,传播范围有限。目前,我区闲置厂房的信息主要通过政府内部渠道发布,缺乏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导致很多有需求的企业和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二是信息内容不够全面,参考价值不大。发布的闲置厂房信息往往只包括位置、面积等基本情况,对于厂房的结构、配套设施、周边环境等详细信息缺乏介绍,难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参考价值不大。三是供需双方沟通不畅,合作洽谈受阻。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闲置厂房的产权方与有需求的企业之间难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合作条件、价格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影响了合作洽谈的进度。四是中介服务发展滞后,专业能力不足。我区从事闲置厂房盘活中介服务的机构较少,而且专业能力不足,无法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影响了供需匹配的效率。

三、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总体方向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问题,我们要明确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目标任务,科学规划总体方向,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区闲置厂房盘活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总体目标清晰明确,分步推进落实。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在未来半年内,对全区所有闲置厂房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排,准确掌握厂房的位置、面积、产权、闲置时间、资产状况等信息,建立详实的台账,实现动态管理。二是重点突破,初见成效。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集中力量盘活一批位置优越、条件较好的闲置厂房,引入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使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率达到50%以上,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全面盘活,高效利用。在三到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区闲置厂房的盘活利用工作,使闲置厂房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形成机制,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闲置厂房的动态监测、规范盘活、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确保盘活利用工作持续推进,效益不断提升。

(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城区片区要发展现代服务,打造活力商圈。城区的闲置厂房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餐饮娱乐等,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力商圈。园区片区要集聚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各类工业园区内的闲置厂房要围绕园区的主导产业,重点引进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乡镇片区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乡镇的闲置厂房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助力乡村振兴。边缘片区要加强生态修复,拓展绿色空间。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不适合发展产业的闲置厂房,要进行生态修复,拆除破旧建筑,种植花草树木,拓展绿色空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产业导向明确清晰,推动转型升级。一是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增长引擎。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利用闲置厂房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提质增效。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利用闲置厂房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四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结合我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特色,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

(四)效益目标全面兼顾,实现综合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闲置厂房的盘活利用,带动投资增长,增加税收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增进民生福祉。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生态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绿色发展。在闲置厂房盘活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四是综合效益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聚焦重点环节,扎实落实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具体举措

要实现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的目标任务,必须聚焦重点环节,采取扎实有效的具体举措。从前期的摸排到后期的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谋划、认真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健全信息台账。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无一遗漏。组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对辖区内的所有厂房进行全面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闲置厂房。二是细化信息采集内容,确保数据精准。采集的信息不仅包括厂房的位置、面积、结构等基本情况,还要包括产权归属、闲置原因、周边配套设施等详细信息,确保数据精准可靠。三是建立动态信息台账,及时更新数据。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闲置厂房动态信息台账,定期对厂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更新,实时掌握闲置厂房的动态变化。四是绘制闲置厂房分布图,直观展示情况。根据排查结果,绘制全区闲置厂房分布图,直观展示闲置厂房的位置、数量、规模等情况,为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二)拓宽盘活渠道,创新多样化利用模式。一是鼓励自主改造提升,发展自有产业。支持产权方对闲置厂房进行自主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合的产业项目,提高厂房的利用效率。二是开展合作共建,引入外部资源。鼓励产权方与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者开展合作共建,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资金、技术和项目,共同盘活闲置厂房。三是实施租赁经营,提高资产效益。将闲置厂房出租给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收取租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为承租方提供发展空间。四是推行托管运营,专业高效盘活。引入专业的运营管理机构对闲置厂房进行托管运营,利用其专业优势进行招商、管理和服务,提高盘活的效率和效益。

(三)强化政策支持,优化盘活保障措施。一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闲置厂房盘活利用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盘活项目给予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的盘活成本。二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闲置厂房盘活利用项目的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等模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闲置厂房盘活利用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落地。在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确保盘活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营。

(四)加强招商引资,精准对接优质项目。一是编制招商项目库,明确招商方向。根据闲置厂房的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招商项目库,明确招商的重点产业和目标企业,提高招商的针对性。二是开展定向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实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招商活动,主动对接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和投资者,介绍我区闲置厂房资源和优惠政策,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三是搭建招商合作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举办闲置厂房招商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产权方和投资方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四是优化招商服务,做好全程跟踪。为引进的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