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10
发布时间:2025-07-21
同志们:
昨天,我和**、**同志一行,顶着大雨,实地走了中心城区几个内涝点、东河行洪点,也看望了坚守一线的同志们。在隆阳区下村立交桥下,积水没过半个轮胎,车辆艰难涉水;在青华海西湖片区,看到部分排水口仍有杂物堵塞;在东河行洪关键节点,河道内违规搭建的临时工棚虽已大部分清除,但仍有零星残余,影响行洪断面。这些画面,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当前,全市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容不得丝毫懈怠。今天我们召开这次视频调度会,就是要对防汛减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把弦绷得更紧,把责任压得更实,把工作抓得更细,确保安全度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认清严峻形势,坚决扛起防汛减灾的政治责任
今年入汛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积极应对,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岗位、辛勤付出,防汛减灾各项措施落实总体有力,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已进入防汛最关键、最吃紧的阶段,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一)气候形势极端复杂严峻。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后续影响,我市近期强降雨过程频繁,局地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突发、重发。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市降雨总量仍将偏多,特别是横断山脉迎风坡区域(如高黎贡山西麓、怒江峡谷沿线)极易形成极端强降雨中心,小时雨强、日降雨量极值可能突破历史记录,致灾风险极高。
(二)灾害风险点多面广且高度叠加。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突出。我市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本就脆弱。持续强降雨极易在腾冲北部、龙陵东部、昌宁西部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依山而建的村庄、道路、工矿企业构成直接威胁。二是城市内涝压力巨大。中心城区(隆阳)及部分县城(如施甸、昌宁老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历史欠账多、标准偏低、局部老化淤堵严重,强降雨极易导致低洼路段(如永昌路部分路段、板桥青龙街)、下穿立交(如下村立交、沙河立交)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和市民生活。三是江河洪水威胁持续。怒江、澜沧江(昌宁段)、槟榔江、龙川江及其主要支流(如东河、勐波罗河)水位持续上涨,部分河段(如东河城区段、龙川江勐糯段)行洪能力不足,加之河道内违规种植、临时搭建(如巡查发现东河个别点位)仍未完全杜绝,严重影响行洪安全。部分中小水库(如腾冲甘露寺水库、昌宁大田坝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防洪调度压力大。四是工程短板依然存在。部分防洪排涝工程(如中心城区易涝点改造、东河重点段治理)虽在加紧推进,但受前期资金、征拆等因素影响,建设进度滞后于汛情发展,未能完全形成防灾能力。
(三)部分干部思想防线有所松懈。一些同志对当前极端天气的突发性、破坏性认识不足,认为“年年防大汛,年年无大灾”,存在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个别地方和部门责任落实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值班值守制度执行不严格,信息报送有时不够及时、准确、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够彻底深入。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紧张起来、行动起来!要深刻认识到,防汛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任何一丝疏忽、一点闪失,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在防汛领域的表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部署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坚决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落实落细防汛减灾各项措施
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拧紧防汛减灾责任链条。防汛减灾是系统工程,更是责任工程,责任不落实,一切等于零。一要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严格执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是防汛减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从我开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都要带头落实联系县(市、区)防汛工作制度。县、乡、村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把防汛减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调度、亲自解决重大问题。二要落实落细部门监管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水利部门要突出抓好江河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自然资源部门要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住建部门要重点抓好城市排水防涝和建筑工地安全;交通运输部门要确保道路畅通和运输安全;电力、通信等部门要保障“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三要层层传导基层主体责任。要把责任压实到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到组、到户、到人。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和骨干包户的“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风险点、每个隐患点、每个受威胁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四要严格执行战时纪律。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畅通、人员在岗、响应迅速。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离岗现象。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二)强化隐患排查,坚决筑牢风险防范第一道堤坝。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要抢在灾害发生前,把风险隐患查清楚、改到位。一要开展拉网式排查。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聚焦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点、江河险工险段、水库水电站、尾矿库、危旧房屋、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在建工程、交通干线、桥梁隧道、地下空间、电力设施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立即组织开展新一轮全方位、立体化、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二要建立动态化台账。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明确隐患类型、具体位置、威胁范围、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动态化更新。三要实施精准化整治。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对能够立即整改的,要迅速整改到位、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度汛方案,落实监测预警、转移避险等临时保安措施,并明确主汛期后的根治方案和时间表;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限期销号。特别要加快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东河行洪障碍清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关键工程的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四要加强常态化巡查。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要增加巡查频次,落实专人盯守,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和夜间,必须加密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