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防汛减灾和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07-0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实地调研了防汛减灾和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并召开这个专题会议,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更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今年以来,我市气候复杂多变,降雨分布不均,防汛形势严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防汛关键期,每一场降雨都可能带来严峻考验。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工作情况,总体来看,前期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部分区域雨情水情监测还不够精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应急预案的细化落实和应急演练的实战性还有待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还需加大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再强调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责任感抓实防汛减灾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多次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防汛减灾工作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从雨情水情监测到风险隐患排查,从应急预案制定到应急处置实施,都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不能因为前期没有发生重大灾害就放松警惕,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将防范应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的特殊市情。**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既有山区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又有城市的内涝风险。而且,**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活跃,一旦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将是全局性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掉以轻心,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雨情水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是防汛减灾的“耳目”,预报预警的精准性、时效性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和维护,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加强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会商,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对雨情水情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在提升预报预警精准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时效性。预警信息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基层、传递到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等多种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家喻户晓。特别是对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要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送达每一户群众,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是防汛减灾的关键环节。要对江河湖库、隧道涵洞、地铁、在建工地、地质灾害点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对于重大风险隐患,要挂牌督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江河湖库要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度,加强对水库大坝、堤防等水利设施的巡查检查,确保安全运行。隧道涵洞、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要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排水畅通。在建工地要落实防汛措施,停止危险区域的施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地质灾害点要加强监测,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三、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降低强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防汛减灾的重点领域。强降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渍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农业设施和农村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理沟渠,防止渍涝灾害。对于受灾较轻的农作物,要指导农民采取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对于受灾严重、绝收的地块,要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和完善灌溉渠道、排水设施,提高农田抗灾能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农业设施的保护,如蔬菜大棚、畜禽养殖场等,及时加固维修,防止被强风吹倒、被雨水冲垮。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险机制。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效率。通过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益。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

四、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是防汛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预案要明确应急响应的条件、程序和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如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等,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值班值守是确保防汛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定期组织开展防汛减灾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灾害场景,让参演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要注重实战性,从实战出发,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通过演练,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落实好“1262”机制,即提前12小时发布气象风险预警,提前6小时发布暴雨预警,提前2小时发布短临预警。这一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位,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防范措施及时落实。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