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1
发布时间:2025-11-0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核心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州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对我市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盘点,对下一步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昨天市委常委会已经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天我们把相关负责同志都请过来,就是要当面锣、对面鼓,把问题摆清楚,把责任落下去,确保这场关乎民心向背的“突击战”打出声威、打出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当前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啃噬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掀起了一场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攻坚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根据市纪委监委的前期排查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梳理出相关问题线索95件,已办结82件。而回顾2024年全年工作,市纪委监委受理问题线索277件,办结293件,留置13人。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我们整治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些长期盘踞在基层的“蝇贪蚁腐”受到严肃查处。特别是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聚焦项目资金、惠农补贴等关键环节,处置了相关问题线索1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问责1人,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冰面下的暗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有的单位、有的干部还没有真正从政治高度来理解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思想上存在“与己无关”的懈怠、“差不多就行”的应付心态。把“突击战”简单理解为一阵风,认为搞几个月、查几个人就可以鸣金收兵,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这种政治站位上的偏差,是导致工作难以深入的根本原因。第二,工作进展的“落差”十分明显。从面上看,各单位都在推进,但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单位雷声大、雨点小,方案制定了一大堆,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举措不多;有的单位避重就轻,满足于一般性的排查和整改,对本领域、本系统内的核心问题、敏感问题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单位工作进度滞后、成效不彰,在问题线索的发现和查处上长期“零报告”,陷入“不愿查、不敢查、不会查”的怪圈。第三,线索处置的“反差”亟待扭转。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线索发现难、移送少、成案率不高。群众的“吐槽点”和我们的“发力点”还没有完全对上。是社会真的那么清明,没有问题线索了吗?显然不是。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排查聚焦不足、深挖彻查不够的问题。有的部门习惯于坐等举报,缺乏主动出击、靶向发现问题的能力;有的对审计、巡察、信访中发现的“蛛丝马迹”不够敏感,部门之间信息壁垒高筑,线索移送共享机制不畅。第四,协同作战的“偏差”影响合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纪检监察机关一家可以包打天下。但从实际情况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还不够紧密。一些牵头单位满足于开会发文、交办任务,对责任单位的督促指导、跟踪问效不够,没有真正把“牵头”的责任扛起来。一些责任单位则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这是纪委的事,配合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导致工作合力难以形成。这些问题,如同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全市上下要深刻理解,当前开展的“突击战”,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央、省委、州委着眼于巩固执政根基、厚植人民情怀作出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年底将至,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姿态,以超常的决心和力度,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决定性突破。
二、聚焦靶心,以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打蛇打七寸,治病要除根。开展集中整治,不能“撒胡椒面”,必须找准病灶、靶向治疗。各牵头单位、各责任部门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集中的领域,拿出具体方案,实施精准打击,务求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效。年底前,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深挖彻查,在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上实现新突破。案件查办是最直接、最有效地震慑。线索不足、成案率低的问题必须立即扭转。一是要拓宽线索来源渠道。要从“坐等上门”向“主动出击”转变。要对2024年以来受理的全部问题线索进行一次彻底的“大起底”,重新梳理、甄别、研判,确保没有遗漏。要加强与审计、财政、信访、政法等单位的协作,建立常态化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带案下访、明察暗访,从田间地头、项目现场、服务窗口中发现第一手问题线索。二是要提升案件查办质效。查办案件不能只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看典型性,看影响力。要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严肃查处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这里我举两个假设的例子,大家要举一反三。比如,*镇*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干部张某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手中职权,伙同评估公司虚增地上附着物数量,骗取补偿款30余万元,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这样的“村霸”“地头蛇”,必须坚决打掉。再比如,*中学在“阳光食堂”建设中,总务处主任李某长期与特定供应商勾结,通过虚报采购价格、接受回扣等方式,侵占学生伙食费,导致食堂饭菜质次价高,引发家长和学生普遍不满。这种向孩子“伸黑手”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必须从严从重查处。查处这样的案件,才能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三是要坚持宽严相济政策。对那些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动用扶贫、民生款物的,必须重拳出击,绝不姑息。同时,也要用好“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早纠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第二,靶向施治,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上实现新突破。这次集中整治,不能漫无目的,必须聚焦重点,形成拳头。根据我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打好三场“攻坚战”。一是坚决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清理整治攻坚战。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服务农民群众的“家底”。这个“家底”如果管不好、用不好,甚至被侵占、被流失,就会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近期排查发现,我市部分村庄存在“三资”管理混乱、合同不规范、资产被无偿占用、资金长期闲置甚至被挪用等问题。市里已经制定了《*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抓总,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集体家底清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底数清晰。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整改。要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针对历史遗留的复杂合同、债权债务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司法联动等方式,坚决收回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金。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机会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透明的“三资”监管长效机制,大力推广数字化监管平台,让每一分集体资金、每一寸集体资产、每一份集体资源都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坚决打好教育医疗领域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整治攻坚战。教育和医疗,一头连着未来,一头连着生命,是天大的民生。近期,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对我市所有学校食堂、供餐单位进行一次无死角、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市场监管、教育、卫健等部门要协同作战。要全面推行“阳光食堂”建设,但这绝不仅仅是装几个摄像头搞“厨房直播”那么简单。核心在于管住供应链和利益链。要严格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大宗食材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制度,切断个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输送渠道。要引入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参与食堂监督和成本核算,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的餐食上。对排查中发现的商业贿赂、贪污挪用、以次充好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公开曝光。在医疗领域,要聚焦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医疗服务收费等环节,严肃查处收受“红包”、过度医疗、骗取医保基金等行为,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三是坚决打好涉旅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旅游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和金字招牌。一个清朗、诚信、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涉旅突出问题仍时有发生,如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导游辱骂游客等,严重损害了*市的形象。文旅、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整治。要加强对旅行社、导游、购物店等市场主体的监管,加密日常巡查和暗访频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依规从重处罚,直至吊销执照,清出市场。要畅通游客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响应和先行赔付机制,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整治旅游市场,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关系到我市的长远发展和对外形象,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