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2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核心是聚焦民生领域财政资金保障工作。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财政资金则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过去一年,我们在民生资金保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全县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县医院新门诊楼顺利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率达到70%。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分配不够精准、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财政税收形势严峻复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均呈现下滑态势,民生保障资金争取和使用面临较大压力。接下来,我们要以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聚财有道强底气,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
财政资金是民生保障的基础,只有“钱袋子”鼓起来,民生保障才能更有力。我们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深挖本土产业潜力,壮大民生财源
本土产业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源头活水,只有让本土产业茁壮成长,才能持续为民生保障注入动力。近年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去年,我们对蔬菜种植基地的扶持让不少农户尝到了甜头,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扩大扶持范围。计划投入2000万元,重点支持优质水果、中药材种植,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每个基地配套建设仓储保鲜设施,预计可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年增加财政税收300万元。二是培育壮大本土工业企业。县内的机械制造企业经过技术改造,产能提升了20%。今年我们将安排1500万元技改资金,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吸引配套企业入驻,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个,年新增税收500万元。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去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5%。今年要投入1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3家星级农家乐,预计旅游综合收入可增长25%,带动相关税收增长20%。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高企业存活率和盈利能力。
(二)借梯能登天,借力好扬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充民生财力
上级资金是民生资金的重要补充,我们要主动对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们在争取上级资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精准对接上级政策。安排专人研究上级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向,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结合我县实际,梳理出符合条件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针对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政策,我们已储备项目20个,总投资预计5亿元。二是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包装,确保项目符合上级要求。邀请专家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指导和审核,提高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去年,我县申报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获批资金8000万元,今年要力争更多类似项目获批。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我县民生工作进展和资金需求情况,争取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组织相关人员到上级部门学习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争取资金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做好资金配套工作。对于上级要求配套的项目,我们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立配套资金保障机制,将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方聚力事业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拓宽民生资金渠道
社会资本是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创造良好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生项目建设。一是推出一批PPP项目。梳理出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PPP项目10个,总投资约15亿元,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明确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方式,保障社会资本的合理回报。二是设立民生领域投资基金。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民生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参与民生项目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比如,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四是优化社会资本服务。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民生项目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等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社会资本参与民生事业创造便利条件。
(四)盘活一池春水,释放发展动能,盘活存量资产,挖掘民生资金潜力
存量资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盘活存量资产可以为民生事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一是对闲置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对全县闲置的厂房、办公楼等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分类处置。通过公开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预计可回收资金1.2亿元,全部用于民生项目。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资产整合。对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整合其资产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比如,将县内的几家培训机构合并,整合教学资源,节省运营成本,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收回,重新安排用于民生急需的领域。去年,我们收回存量资金80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改造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改善。四是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时掌握资产使用情况。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市场化运营,提高资产收益,增加财政收入。
二、分财有方求精准,牵紧民生需求牛鼻子
资金分配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保障的效果。我们要科学合理分配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一)好钢用在刀刃上,资金投向关键点,聚焦重点领域,保障核心民生需求
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资金分配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优先保障这些领域的资金需求。一是优先保障教育资金投入。今年计划投入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其中1.5亿元用于新建2所初中、3所小学,改善办学条件;1亿元用于教师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0.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得更健康。二是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安排3.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0.8亿元用于县医院新住院楼建设,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1.2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实现CT、彩超等设备全覆盖;0.5亿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三是保障社会保障资金。今年安排社会保障资金6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惠及全县5万名退休人员;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520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投入1亿元用于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就业培训。四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安排5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亿元用于农村道路硬化,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1.5亿元用于城市供水管道改造,解决城市居民饮水安全问题;1.5亿元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二)靶向治疗除病灶,精准施策惠民生,关注薄弱环节,补齐民生短板
我县民生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特殊群体的保障等,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安排2亿元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农村文化活动中心50个、农村体育健身场地30个;投入0.5亿元用于农村电商发展,培训农村电商人才500人,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100个,方便农民购物和销售农产品。二是加强特殊群体保障。投入1.2亿元用于特殊群体保障,0.5亿元用于困境儿童救助,提高救助标准;0.3亿元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20个;0.4亿元用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完善救助站设施设备。三是支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安排3亿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亿元用于产业帮扶,支持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1亿元用于就业帮扶,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介绍;1亿元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2.5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亿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完成改厕5万户;0.8亿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设垃圾中转站20个;0.7亿元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0个。
(三)一碗水端平,公平不倾斜,坚持公平公正,确保资金分配合理
资金分配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杜绝优亲厚友、分配不公等现象,让每个群体都能公平享受民生政策红利。一是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标准。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民生需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标准,确保资金分配有据可依。比如,在教育资金分配上,按照学生人数、学校规模等因素进行分配。二是公开资金分配过程和结果。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渠道,公开民生资金的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三是加强资金分配审核。成立资金分配审核小组,对资金分配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方案符合政策要求和公平公正原则。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动态调整资金分配方案。根据民生需求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期对资金分配方案进行调整,确保资金分配与实际需求相适应。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适当提高养老领域的资金分配比例。
(四)因地制宜搞分配,量体裁衣办实事,结合地方实际,实现资金差异化分配
不同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情况存在差异,资金分配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配。一是根据地理条件分配资金。对山区、偏远地区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当提高资金分配比例。比如,在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分配上,对山区乡镇给予更多倾斜,确保农村道路畅通。二是根据产业特色分配资金。对具有特色产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大对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比如,对以种植茶叶为主的乡镇,增加茶叶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三是根据人口结构分配资金。对老年人口较多、儿童较多的地方,相应增加养老、教育等领域的资金分配。比如,对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社区,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四是根据发展阶段分配资金。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侧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管财有章严规范,扎紧资金安全铁笼子
资金管理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我们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先行保安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让资金管理有章可循。一是制定资金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民生资金,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流程、拨付方式等。比如,制定教育经费管理办法,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授权审批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内部风险。对资金审批、拨付等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三是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明确检查内容、方法和责任,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台账,对查处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促规范,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信息公开是规范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加大民生资金信息公开力度,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一是明确公开内容。公开民生资金的政策依据、分配方案、使用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确保群众知情权。比如,在政府网站公开农村低保资金的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和发放金额。二是拓宽公开渠道。除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开民生资金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在村(社区)设立公示栏,公开本村(社区)的民生资金使用情况。三是规范公开程序。建立信息公开审核机制,对公开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公开信息,做到及时、规范。四是回应社会关切。对群众反映的民生资金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动态,妥善应对舆情事件。
(三)全程跟踪不松懈,动态监管无死角,强化动态监管,掌握资金流向
要建立健全资金动态监管机制,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是建立资金监管平台。搭建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将各类民生资金纳入平台管理,实现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二是加强资金拨付监管。严格按照资金拨付流程进行操作,对资金拨付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资金拨付符合规定。建立资金拨付台账,详细记录资金拨付情况。三是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使用效果如何。对项目资金,要跟踪项目进度,确保资金与项目进度相匹配。四是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加强财政部门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监管情况,研究解决监管中发现的问题。
(四)严查严处不手软,执纪问责强震慑,严肃查处违纪行为,维护资金管理秩序
对违规使用民生资金的行为,要坚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一是开展专项检查。每年组织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去年,我们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使用资金问题5起,追回资金200万元。二是加大审计力度。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民生资金进行审计,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严肃追究责任。三是严肃执纪问责。对查处的违规使用民生资金案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去年,我们对3名违规使用民生资金的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四是通报典型案例。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让大家引以为戒,自觉遵守资金管理规定。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