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街道第四季度党建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11-02

同志们:

今天,街道党工委召开这次党建工作部署会暨业务培训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最新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下一阶段街道党建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深入动员。刚才,几个社区的负责同志结合实际,谈了很好的想法和思路,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战略要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蓝图的实现,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街道和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其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战略能否落地生根。因此,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绝不是一项孤立的、事务性的工作,而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政治任务。

首先,这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工作的重心在基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员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截至2024年底,我区仅在册的社区党员总数就接近2000名。如何把这支庞大的队伍组织好、管理好、作用发挥好,如何把党的主张贯彻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细胞,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网格高高飘扬,是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只有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执政大厦才能拥有最坚实稳固的基石。

其次,这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治理面临着人口结构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组织活跃化等一系列新挑战。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实践证明,加强党建引领,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最有效路径。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小区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严密组织体系,能够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无论是疫情防控、文明创建,还是化解矛盾、服务民生,正是依靠这套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才能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实现高效动员和精准响应。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就是提升城市治理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物质需求为主转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多元、更高层次的需求。社区作为群众安身立命的家园,是这些需求的集中体现。群众看党,关键就看党在身边的具体表现。社区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社区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为民办事,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把党建工作抓实了,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在新时代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因此,在座的每一位社区党组织书记、每一位党务工作者,都必须从这样的政治高度和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二、聚焦核心任务,以精准发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街道党建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街道中心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寻求新突破、展现新作为。此次会议明确的几项重点任务,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后确定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筑牢战斗堡垒,全力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当前的核心任务,就是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一要实现组织覆盖从“有形”到“有效”的转变。过去几年,我们在推进党支部建在小区、建在网格上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物理层面的全覆盖。但必须清醒看到,“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强起来”“活起来”才是关键。个别小区党支部还存在“空壳化”“虚置化”现象,组织生活不规范,服务群众能力弱,在居民中缺乏号召力。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必须转移到提升组织效能上来。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关于“一网格一党组织”或“一网格一党小组”的最新要求,结合我街道正在进行的网格优化调整工作,对现有的小区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优化。有些兄弟单位已将基础网格从458个精简优化为223个,不仅没有削弱管理,反而提升了治理效能。我们要学习这种思路,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单元无缝对接、精准嵌入。要坚决杜绝“纸上支部”“挂牌支部”,确保每一个党组织都有坚强的领导班子、规范的运行机制、固定的活动阵地和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二要推动网格管理从“分治”到“共治”的升级。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绝不仅仅是重新画一下地图、分一下片区,其核心是推动治理力量的整合与下沉。党建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龙头”作用。要探索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下沉党员等多方参与的“红色议事厅”或联席会议制度。小区里的停车难、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老大难”问题,很多时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缺乏一个权威、公正的协调平台。小区党支部就要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把居民的意见统一起来,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共同行动。要推动非公企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骨干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选举,进入业委会或担任兼职网格员,把党的领导力、组织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力。上级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省定标准的网格党建覆盖率必须达到100%,这既是底线,也是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的硬任务。

(二)激活组织细胞,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充满活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提升组织战斗力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在党员教育上突出政治性与实效性。党员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满足于开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文件。要聚焦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广大社区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内容要“接地气”,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共同富裕时,可以结合社区如何帮助困难家庭、如何发展便民服务来谈;在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可以结合小区议事决策的案例来谈。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三会一课”,还要用好学习强国平台、远程教育网络,探索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要特别关注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的教育问题,通过送学上门、线上推送等方式,确保党员教育不留白、不掉队。今年的目标是,街道组织的党员集中培训要覆盖超过710人次,各社区要确保党员参训率达到100%,务必做到应训尽训。二要在党员管理上体现精准化与差异化。社区党员构成复杂,有退休老党员,有在职报到党员,有流动党员,还有新就业群体的党员。管理不能“一刀切”。对退休党员,要重在关心关爱和发挥余热,组织他们参与社区调解、政策宣传、关心下一代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对在职报到党员,要建立健全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变“被动报到”为“主动服务”,让他们在8小时之外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党员,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要创新管理方式,依托“*驿站”、行业党支部等,在他们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服务、加强联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要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对“口袋党员”“失联党员”进行集中排查和规范管理,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下。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