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9
发布时间:2025-10-30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政府系统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检视和总结,分析研判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对下一步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刚才,市纪委监委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问题,提出了要求,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正风肃纪、守护民心的攻坚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的感受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距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
就在昨天,我深入到市里的特殊教育中心、人民医院、医保局、社会救助中心、社会福利院以及第一中学等几个单位,进行了一次不打招呼的实地调研。所见所闻,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绝大多数一线干部职工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忧的是,一些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顽瘴痼疾依然没有得到根治,一些领域的乱象还相当突出。在与基层干部和办事群众的交流中,能深切感受到大家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风清气正环境的期盼。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甚至听之任之,就是对人民的失职,对事业的背叛。
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为重要的位置。要坚决摒弃“一阵风”的临时思想、“雨过地皮湿”的应付心态和“与己无关”的看客心理。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决心,将专项整治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关键领域,以雷霆之势重拳整治突出问题
专项整治,关键在“专项”,核心在“整治”。必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拿出更硬的手腕,采取更实的举措,精准发力、靶向治疗,做到“打蛇打七寸,治病要除根”。
第一,要从严抓好民生保障领域整治,坚决守护群众的“奶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殡葬等领域,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腐败和不正之风易发多发的“重灾区”。在教育领域,要对“校园餐”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和整治。学生的营养餐、食堂的管理,绝不仅仅是吃饭问题,更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要严查采购、供应、制作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以次充好、克扣分量等行为。教育部门要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引入家长监督和社会监督,真正把食堂办成让学生吃得放心、家长安心的“良心食堂”。不能让本该充满书香的校园,沾染上铜臭气。在医疗领域,要持续扎紧管好医保基金这个“救命钱”的口子。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保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动。要聚焦虚假住院、伪造病历、过度诊疗、骗取套取医保基金等突出问题,发挥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强化智能监控和筛查预警能力。卫健、医保部门要协同发力,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飞行检查和现场核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大震慑。同时,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采购改革,从源头上斩断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链条。在社会救助和殡葬服务领域,要重点纠治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服务冷硬横推以及殡葬行业收费不透明、强制消费等问题。社会救助是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能让这道防线出现“跑冒滴漏”。民政部门要优化审核审批流程,确保救助款物精准发放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对于殡葬服务,要强化价格监管和行业自律,严厉打击“殡葬黄牛”和垄断经营行为,让逝者有尊严地告别,让生者得到慰藉。
第二,要从严抓好乡村振兴领域整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如果这个领域的项目资金成为“唐僧肉”,集体资产沦为“私人提款机”,振兴就无从谈起。要紧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个核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财富。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要指导和监督各村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管理民主、监督有效的“三资”管理制度。要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公开”,资产资源发包、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并及时向村民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严肃查处侵占挪用、化公为私、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行为,坚决把被蛀空的集体家底补回来。要加强对惠农补贴和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从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拨付、使用、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要严厉打击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三,要从严抓好营商环境领域整治,持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就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晴雨表”。要扎实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形象”的理念。要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对企业和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推诿扯皮;对符合政策的审批事项,不能设置“玻璃门”“旋转门”;对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不能随意检查、任性执法、违规收费。要绷紧依法用权这根弦,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监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管死。要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要积极探索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延伸。比如,开办一家餐厅,涉及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多个部门,能否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次办结”?这考验的是部门间的协同能力,更是检验服务意识的“试金石”。要通过持续的努力,打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力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这片沃土上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放心发展。
二、聚焦群众关切,以更大力度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专项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群众的眉头有没有舒展,脸上的笑容多不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首先,要用心用情打通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群众的痛点在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就应该在哪里。要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充分利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领导信箱、网络平台等,让群众有地方说理、有渠道投诉。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简单批转了事,要建立台账、挂账督办、限时销号,形成受理、转办、督办、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下足“绣花”功夫,多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多听群众的牢骚怪话,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解决一个问题,温暖一片人心。
其次,要动真碰硬整治积弊已久的行业乱象。一些行业乱象之所以长期存在,背后往往有深层次的利益纠葛和“保护伞”。整治这些乱象,不能只靠行业主管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强化系统施治、综合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要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攻坚。要敢于向潜规则“亮剑”,向既得利益“开刀”,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比如,对房地产领域的“办证难”问题,对物业管理领域的服务差、收费乱问题,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欺诈问题等等,都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进行源头治理。要通过整治,规范一个行业,净化一方生态。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