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深学笃行会议精神 奋力书写城镇新篇

浏览量:63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战略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身处国家城镇化最前沿的基层党委书记,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结合*镇发展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一、深刻领悟核心要义,把握新时代城镇发展之“领”

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是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前提。我们必须全面理解、系统把握,将其内化为指导*镇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旗帜引领方向,始终把牢城市工作正确政治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推进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市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镇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其成为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健全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强政策协同,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将*镇打造成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前沿阵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二)人民赋予根本,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反复强调的核心城市工作理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城市的本质属性。学习会议精神,要牢牢把握“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立场问题。*镇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城镇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治理要确保人民受益。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提升宜居性、便利性作为首要标准,着力在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兜牢民生底线上持续用力。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畅通参与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变“你和我”为“我们”,真正实现城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每一位*镇的居民都能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将会议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转化为惠泽万家的具体实践,让*成为近悦远来的幸福家园。

(三)规律指导实践,始终坚持系统谋划内涵式发展。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强调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重大历史性转变。*镇不能走粗放式扩张的老路,必须立足实际,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将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深刻理解、主动适应“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和统筹协调。要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将*镇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来精雕细琢,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好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处理好历史、当下、未来的关系,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文化传承的*内涵式发展新路。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擘画现代化城镇建设之“策”

会议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作为*镇的领路人,我们必须将会议精神与镇情实际紧密结合,精准对标会议部署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找到破题之钥和推进之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部署在我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优化布局强功能,构建协调融合城乡体系新格局。中央要求“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融合。*镇作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必须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一是科学定位,强化综合承载。锚定会议提出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方向,深入研究*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明确核心功能和产业定位,精准提升对人口、产业、要素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积极对接上位规划,主动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和配套服务,在区域协同中彰显特色、增强动能。二是深耕县镇,夯实城镇基础。牢牢把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深刻领会其作为就近就地城镇化核心载体的重大意义。在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持续向镇区提质倾斜,全面提升镇区集聚产业、吸纳就业、提供服务的核心功能,将镇区打造成品质生活、高效服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高地。三是城乡融合,打通发展血脉。会议指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鼓励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畅通农产品进城、文化进村路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形成城乡互补、融合互促、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二)宜居宜业筑家园,打造舒适便利生活空间新高地。“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最直接的体现。*镇必须将此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来抓。一是空间重构,优化人居基底。坚决落实“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要求。系统梳理镇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以优化居住环境、提升通勤效率、均衡公共服务资源为目标,科学调整用地结构,推动职住平衡。加快补齐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老城区、建成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功能完善。二是住有优居,破解更新难题。紧密围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城镇更新模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改”和“留”为主,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危旧房排查改造,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监管,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住房需求。三是服务提质,兜牢民生底线。把“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提升宜居度的关键。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关键领域,着力扩大优质普惠服务供给。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织密织牢社会服务保障网。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设施完备、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