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6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刚才,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以来全市老龄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并对两个重要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和推动。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部署会,更是一次动员会、推进会,目的在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下面,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下一步如何纵深推进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察势而明,深刻把握老龄事业发展新方位
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必须面对并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它带来了挑战,比如社会保障压力、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等;但更蕴含着机遇,“银发经济”潜力巨大,老龄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它。我们必须跳出就养老谈养老的局限,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
(一)要认清“时”与“势”,下好战略谋划“先手棋”。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人口老龄化的“时”已经到来,其发展之“势”不可逆转。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前瞻眼光,加强战略预判和顶层设计。不能等到问题成堆了再去解决,而是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就像下棋,高手走一步看三步,我们在老龄工作上也要看得远、想得深,确保我们的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服务供给能够跟上甚至适度超前于老龄化的发展步伐,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要统筹“供”与“需”,绘就服务保障“全景图”。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简单的“生存型”向高质量的“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精准对接和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能我们提供什么,老人就只能接受什么,而应该是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力提供什么。要像绘制一幅精细的“地图”,全面摸清我市老年人群的底数、分布、需求偏好,同时盘点清楚我们现有的服务资源、供给能力,找准供需之间的差距和短板,从而精准施策,实现供需有效匹配、动态平衡。
(三)要把握“危”与“机”,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是现实的“危”,但转危为机就能开辟新蓝海。养老不仅仅是事业,也是产业;“银发经济”涉及服务、用品、旅游、文化、金融等多个领域,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我们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以完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为重点,结合益阳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惠老助企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资本投入热情,推动养老产业提质扩容、发展壮大,使其成为益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极。
二、要乘势而进,全力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养老服务是老龄工作的核心,我们要以落实《益阳市“益老益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益阳市完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实施方案》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要坚持政治引领,把稳老龄工作“定盘星”。做好老龄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益阳不折不扣落地生根。要把老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新格局。
(二)要深化改革开放,激活事业发展“动力源”。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面对养老服务领域的诸多难题,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破解。要继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敢于打破部门利益壁垒,整合分散资源,统筹配置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要重点在“放管服”改革、投融资机制、土地保障、人才激励等方面拿出硬招实招,破除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如同开渠引水,渠道通了,活水自然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激发整个领域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