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部长在2025年全省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上的致辞

浏览量:43

发布时间:2025-05-12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办2025年**省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社会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关联社会和谐,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此次大赛,是对我省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展示行业风采、促进交流提升的重要平台。希望全体参赛选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共同推动我省社会工作事业迈向新高度。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社会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升站位勇担当

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我省而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与需求日益复杂多样,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从全局高度谋划推动其发展。

(一)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力量。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在于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理念,运用科学方法,深入社区、贴近群众,能够有效挖掘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沟通协作桥梁,推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与居民间良性互动。近年来,我省在社区治理领域积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通过开展各类服务项目,成功化解诸多基层矛盾,提升了社区自治能力。数据显示,在引入社工服务的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平均降低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实践证明,社会工作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撑。

(二)社会工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养老、助残、救孤、济困等传统民生领域,以及心理健康、家庭关系调适、青少年成长指导等新兴民生需求方面,社会工作都能提供精准、专业服务。截至2024年底,我省共有**万老年人、**万残疾人、**万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社会工作者针对这些群体特点,开展个性化帮扶,如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为困境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等,切实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力补充了政府民生保障工作。

(三)社会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支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危机干预等服务,能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发生,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应对中,社工迅速介入,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抚慰、资源链接等服务,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恢复社会秩序。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里,我省社工参与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起,有效化解率达**%,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力量。

二、聚焦专业素养,提升能力强服务

专业素养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基础与核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更好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做好社会工作的前提。社会工作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社会政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众多专业领域。社会工作者要持续加强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更要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关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涌现出智慧养老、线上心理辅导等新型服务模式。我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学习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与精准度。据调查,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和掌握新兴技术的社工,服务效果提升了**%以上。

(二)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参与各类服务项目,积累丰富经验,熟练掌握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各个实务环节技巧。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服务对象和复杂问题,能够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并有效执行。例如,在社区工作中,社工要具备组织社区活动、动员社区资源、培育社区组织等能力;在个案工作中,要善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技巧深入了解其需求,提供个性化帮助。据统计,实务操作能力强的社工,服务对象满意度比普通社工高出**%。

(三)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社会工作需要与多方主体打交道,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既要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感受,建立信任关系,又要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合作单位密切协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服务项目实施。在沟通协调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态度真诚友善、方式灵活恰当。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效果,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据相关研究,沟通协调能力优秀的社工团队,项目执行效率比普通团队提升了**%。

(四)培育创新服务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社会问题和需求不断涌现,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社会工作者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一方面,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比如,一些地区的社工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开展线上公益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关注参与。近年来,我省创新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数量逐年递增,服务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创新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社工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完善支持体系,优化环境促发展

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支持体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社会各界要协同发力,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我省社会工作事业持续进步。

(一)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政策制度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涵盖人才培养、岗位设置、资金保障、服务规范等方面。但随着形势变化,仍需不断完善优化。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社工岗位开发、薪酬待遇提升、职业晋升渠道畅通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例如,明确规定在养老、救助、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按一定比例配备专业社工岗位;建立与社工专业水平、工作业绩相挂钩的薪酬体系,提高社工待遇;拓宽社工晋升渠道,鼓励优秀社工进入社区管理岗位或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资金是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要将社会工作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社会工作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社工人才培养、服务机构培育、服务项目开展等。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对社会工作投入不断增长,2024年投入资金达**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慈善组织、基金会等通过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同时,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如开展公益创投、发行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社工项目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