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镇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座谈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08-16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座谈会,共聚一堂,共商大计。刚才,几位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个人成长等主题,谈了认识、讲了体会、提了建议,听了之后很受启发,我能深切感受到大家投身家乡建设的满腔热忱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你们是*镇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推动我们乡村全面振兴的骨干力量和“源头活水”。借此机会,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表示诚挚的欢迎!同时,也想和大家交流几点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登高望远,深刻认识乡村振兴伟业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不久前胜利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三农”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则是这篇大文章的“总抓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振兴的根基在基层,关键在人才。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决定性因素,是带领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主心骨”和“领头雁”。环顾我们*镇,近年来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村庄的“造血”功能仍然不强,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就是我们的人才储备。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了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的“薪火工程”三年行动系统性地加强对村级班子后备力量的“选、育、管、用”。我们*镇坚决贯彻上级部署,把后备力量建设作为一项固本强基的战略性工程来抓。今天在座的26位同志,就是我们从全镇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中,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潜力突出”的标准,精心遴选出来的佼佼者。大家平均年龄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接近30%,涵盖了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多个群体。你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敢想敢干,是*镇乡村振兴事业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到家乡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作为党的后备军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固本强基,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担当重任的过硬本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后备不等于“后补”,储备更不等于“备用”。从一名后备力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乃至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我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戒骄戒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扎好“三根”,练就“三气”,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扎好“认识”之根,涵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底气。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村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村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政治上不过硬,能力越强,方向偏离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大家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要持之以恒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能满足于读几篇文章、听几堂课,而是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学会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要精准把握党的方针政策。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基层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总纲”,是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的“法宝”。要搞清楚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能碰的。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把上级的“指挥棒”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金钥匙”。我们注意到,目前全镇已有13名村干部正在参加学历提升计划,镇里也将优先推荐表现优秀的后备力量参加省内高校的学历提升工程,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不断为自己“充电赋能”。三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叩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他们拉家常、听心里话,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我们工作的“风向标”。

(二)扎好“行动”之根,锤炼“挑重担、干实事”的担当锐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后备力量的“备”,不是坐等空缺,而是在实践中“准备”。大家要摒弃“看客”心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争当“实干家”。一是要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市财政扶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累计已实现收益*万元,带动就业*万人次,这充分说明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家要发挥眼界宽、思路活的优势,积极思考本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懂经营、有企业的同志,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农特产品的“推销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要主动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谋划、运营和管理,在实践中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要在深化乡村治理中作表率。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大家要积极参与到村级的各项具体事务中去。比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要带头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并动员左邻右舍共同参与,像*市取得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率达到86.5%、完成户厕改造*万座这样的成绩,就是从一个个村庄、一户户家庭的努力汇聚而成的。在矛盾纠纷化解中,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助村“两委”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比如防汛抢险、疫情防控等,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要在服务群众中见真情。群众看干部,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做。要从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入手。谁家有困难了,主动去问一问、帮一把;村里的路灯坏了,及时向村里反映、协调修理。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要积极领办民生实事,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群众工作能力。镇党委推行的“导师帮带”制度为每一位后备力量都配备了由镇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包村干部等组成的“导师团”,就是要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传帮带让大家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掌握农村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