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08-18
同志们:
今天,我们集团党委在这里召开“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上级*党委的警示教育会议精神,通过深刻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引导集团全体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刚才,我们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无纪深渊》,片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声声沉痛的忏悔,深刻揭示了腐败行为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巨大危害,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无尽伤痛。那些曾经的同志,因为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松动,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最终身败名裂,令人扼腕,更发人深省。*同志也传达了上级*警示教育大会的精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直面现实,以清醒和警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严峻性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我们*集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集团整体政治生态不断向好,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从近期上级通报的典型案例,以及集团纪委在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我们内部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来看,高压之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依然禁而未绝,“四风”问题在一些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呈现出新的动向和变种,隐形变异问题不容忽视。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仅2024年一年,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万余起,处理31万余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超过22万人。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被查处的案例和一名名受处分的干部,充分说明了作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结合我们集团的实际情况和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违规吃喝和宴请问题上,依然有人心存侥幸。有的干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觉得是“人之常情”,碍于情面难以拒绝;有的变换手法,将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培训中心等隐蔽场所;还有的化整为零,通过虚列开支、违规报销等方式,为违规吃喝穿上“隐身衣”。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党风企风,更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第二,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上,依然有人顶风违纪。有的干部依然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高档烟酒、名贵特产、电子红包和消费卡。这些行为看似是“小节”,实质上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是腐蚀干部、破坏政治生态的“糖衣炮弹”。根据统计,在2019至2023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国有企业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的案例占比最高,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第三,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依然有隐形变异。公车私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利用节假日或下班时间,擅自驾驶公车探亲访友、接送子女;有的巧立名目,违规发放各类津贴补贴或福利,侵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还有的借公务出差、学习考察之机,违规变更行程,到周边景点公款旅游,或者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旅游、健身等娱乐活动。这些行为看似追求个人享受,实则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的直接体现。第四,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依然是顽瘴痼疾。这个问题在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干部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上,表态多、行动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空转”;有的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高高在上、推诿扯皮,对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有的在履职尽责上,担当精神不足,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上交,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现象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履职尽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占比高达87.5%,这是我们作风建设中最突出、最需要下大力气整治的问题。同志们,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其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损害了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形象,更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政治生态,侵蚀了集团健康发展的肌体,阻碍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理想信念滑坡。一些干部忘记了入党初心,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精神上缺“钙”,导致行动上“跑偏”。二是政治意识淡薄。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政治高度看待作风问题,把违纪当成“小事”,把破规当成“常情”。三是纪律观念松弛。法纪意识淡漠,总认为“规定是给别人定的”,心存侥幸,在“第一次”面前失守,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四是权力观扭曲。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被权力所反噬。五是监督制约虚化。一些单位的党组织对干部疏于教育和管理,日常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够,制度执行存在“稻草人”现象,让一些干部钻了空子。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反思,坚决纠治。
二、深化认识、把握精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好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政治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义。
第一,这是一场检验政治忠诚的“大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不仅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政治检验。能不能守住纪律底线,能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任何在作风上的小问题,都可能成为动摇政治立场、损害政治纪律的“蚁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经得起考验。
第二,这是一场赢得民心向背的“关键之举”。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风、政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对于我们国有企业而言,“人民”就是我们广大的职工群众。我们的权力来自于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发展成果最终要惠及全体职工。如果我们的干部作风不正,官僚主义严重,对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置若罔闻;如果我们的干部追求享乐,铺张浪费,与职工群众的朴素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就必然会脱离群众,失去人心,动摇我们企业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心系群众、服务职工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各方面、全过程,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让广大职工群众在集团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