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0
发布时间:2025-07-30
*村位于*、*、*三县交界,曾因民风彪悍而小有名气。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治理为基、服务为民”主线,通过建网格、强服务、树新风“三部曲”,用心用情答好基层治理题,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网格搭得好通善治“脉络”。一是科学划分“三级网格”,实现治理无盲区。*村党总支建立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网格片区)-党员中心户(网格支点)为基本框架的三级治理体系,党总支作为一个网格,划分*个片区,*位党员为中心户,构建了“中心户发现、片区上报、网格处置、群众评议”的网格治理闭环运行机制,两年来累计解决矛盾纠纷*起。二是建强“1+N”网格队伍,凝聚治理合力。推行“1名党员网格员+N名群众志愿者”队伍模式:从村“两委”干部、党员、退役军人、乡贤中选拔*名骨干担任专职网格员,明确政策宣传、矛盾调解、隐患排查、便民服务等6项职责;吸纳*名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巾帼志愿者组建“网格帮帮团”,开展“敲门行动”“庭院议事”,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余次,收集诉求建议*条,解决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件。三是完善“网格议事”机制,打通闭环管理。建立“网格收集—支部研判—分类处置—跟踪反馈”工作闭环:网格员每日通过“民情日记本”记录群众需求,由村党支部牵头对接镇直部门、社会组织联动解决。例如,针对第三网格群众反映的“灌溉水渠堵塞”问题,网格党小组3天内组织党员群众*人清淤*米,保障了*亩农田灌溉。“多亏村里调解,不然我们两组还得闹矛盾!”姚家组村小组长李大爷说。去年三伏天,*组村民因缺水欲在连家组所属的山上打井,*组村民坚决反对,双方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经过网格上报,村党总支立即介入,召集双方代表协商,从情、理、法多角度做思想工作,最终达成共识,妥善解决纠纷,也疏通了两组村民的心结。
二、党员沉下去强善治“服务”。始终把党员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推动党员“亮身份、践承诺、解民忧”,让“红色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以“服务温度”提升“治理效度”。一是推行“党员包联”制度,筑牢责任“桥头堡”。实施“1名党员包联10-15户群众”机制,制作“党员责任区”公示牌,明确“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守护员、发展指导员”四项角色。老党员王*包联的片区有*户独居老人,他坚持每周上门“三看”(看吃住、看健康、看需求),帮助代购药品、代缴水电费*余次。二是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激活服务“红细胞”。组建“党员先锋队”“银发调解队”“青年突击队”3支特色服务队,围绕“环境整治、助老扶弱、产业发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次,清理乱堆乱放*处;为*户困难家庭改造危房、修缮屋顶;在春耕秋收时节,组织党员帮助缺劳户抢种抢收*亩,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儿子,你不要担心,我的临时身份证已经办好了。”*岁的张郝花,本来要在暑假带孙子去在浙江务工的儿子那,但临行前几天把身份证弄丢了,老人家心急如焚,又不知道怎么解决,刚好碰到家走访的党员“倾心队”队员,第一时间带她去了派出所办理临时身份证。三是攻坚急难愁盼问题,争当治理“排头兵”。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饮水安全、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党员带头攻坚。*村聚集在家党员以及镇驻村干部力量,组建党员“倾心队”,每周下组入户,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村民反映问题,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村民们的烦心事、揪心事,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口。自*年组建队伍以来,累计下沉服务*余人次,帮助办实事*多件,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只要对村里好,再难也要干下去!”回忆起*公路征地时的艰难,村党总支书记李*语气坚定。公路横穿建设跨越两市三县,在项目的征地时期,出现了山林权属纠纷,项目受阻。他带领党员“倾心队”连续多日到群众家夜访,讲政策、拉家常、谈成效、话未来,顺利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公路得以顺利开工。*公路通路后,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问题,更打通了*乃至*的农副产品销售通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