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2024年度及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情况报告

浏览量:59

发布时间:2025-11-02

为全面总结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方向,现将2024年度及2025年前三季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实施各项统计调查的重要依据。2024年度及2025年前三季度,**单位严格遵循省、市统计部门关于名录库维护管理的统一部署,以提升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动态更新维护为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名录库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为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工作格局。深刻认识名录库维护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意义,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维护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详尽的年度维护工作方案和季度工作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名录库维护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二)深化信息核实,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名录库的生命力在于数据的真实准确。为确保入库单位信息的可靠性,多措并举开展信息核实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与市场监管、税务、民政、编办等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定期获取新增、变更、注销单位名单。二是综合运用电话核实、网络查询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比对等多种方式,对单位基本信息进行初步校验。三是开展地毯式实地核查,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镇、街道,对新增、变更及信息存疑单位进行逐一走访,核实单位实际运营状态、地址、联系方式、从业人员等关键指标。2024年全年,累计核实新增单位信息2580条,变更信息4350条,注销信息1820条;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核实新增单位信息1950条,变更信息3280条,注销信息1390条。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核实,确保了名录库单位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严格审核把关,健全数据管控机制。建立并完善了多级审核、专业协同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所有名录库数据的录入、修改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于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行业代码等关键指标的修改,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各专业科室深度参与审核工作,对涉及本专业的指标变更进行专业把关,一旦发现差错或逻辑矛盾,立即反馈至名录库维护人员进行修正。2024年以来,累计发现并修正各类数据错误680余笔,其中强制性审核错误修正率达100%。通过构建专业审核、交叉校验、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数据差错率,提升了名录库整体数据质量,为后续各项统计报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

(一)部门协同效能有待提升,数据共享存在壁垒。名录库维护高度依赖各部门的行政记录,但当前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仍存在障碍。一是数据共享机制不够顺畅,部分部门提供的数据存在滞后性、不完整性和口径不一致问题,如单位注册地址模糊、联系方式缺失、更新不及时等,增加了后续核实工作的难度。二是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平台,各部门数据格式、指标含义存在差异,数据整合与清洗工作量巨大。三是部分基层单位配合度不高,需要反复沟通协调,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这种“数据孤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名录库动态更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维护任务异常繁重。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市场主体数量激增,名录库维护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个县(区)每季度新增、变更、注销单位数量可达数千家。然而,基层统计部门人员编制有限,往往一人承担多项统计业务,名录库维护专职人员不足。加之基层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培训难以完全跟上,导致部分人员对名录库维护系统操作、指标理解不够透彻。工作量大、人员不足、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基层统计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难以保证维护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