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11-0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来到我们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大家一同上这堂思政课。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感受到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心里非常欣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他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同学们指明了成长成才的路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天这堂课,我主要想和同学们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帮助大家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明确奋斗方向,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
一、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坚定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
同学们,你们选择职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更是肩负国家发展重任的豪迈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奋斗者。其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一是职业教育是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放眼世界,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都离不开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我国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强国”的背后,都需要千千万万掌握精湛技艺的专业人才。从高速铁路、航空航天,到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创造。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强国就是一句空话。同学们正在学习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旅游服务等专业,正是我们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你们所学的每一项技能,都将直接服务于国家建设、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
二是职业教育是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可能满足于“能生产”,现在则追求“能智造”“能创造”。这就意味着,生产线上不再是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人,而是能够操作智能设备、分析数据、排除故障,甚至参与研发的技术工程师。这正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使命。你们在这里不仅要学习操作规程,更要学习背后的原理,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职业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广阔舞台。有人可能会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等”的选择。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也是完全过时的。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日益深入人心。国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正在显著提升。许多从职业院校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凭借一技之长,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成为行业翘楚,有的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有的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绝非成才的“独木桥”,而是人生出彩的“康庄大道”。同学们要看到,技能不仅能为你们带来稳定的就业、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们拥有一份凭借自身才华和双手创造价值的自信与尊严,让你们在为社会贡献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二、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光明大道
既然职业教育前景如此广阔,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我认为,最核心的便是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把专业技能练就得炉火纯青。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同学们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你们立身之本、报国之基。要树立“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把专业理论知识学深悟透,把实践操作技能练精练强。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训基地、实习车间,珍惜每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多看、多问、多做,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像雕塑家打磨作品一样,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反复锤炼,直到达到极致。例如,我们县一家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其核心技术骨干都是从职业院校毕业的,他们能够在微米级的精度上进行操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部件,这正是靠着日复一日的苦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同学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本领、硬功夫。
二是把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之中。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是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进取意识,更是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在日复一日地学习和实践中磨砺出来。一件产品、一项工程,从设计到完成,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调试,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我们才能看到那些代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精品。同学们要向“大国工匠”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本职工作,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凡的业绩。例如,中国中车有位焊接大师,他焊接的焊缝,内部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这是多少次的重复练习和严谨态度才能达到的。在你们的日常学习和实训中,也要从小处着手,认真对待每一个零部件,精确操作每一个步骤,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