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2
发布时间:2025-11-02
校准价值坐标 涵养医者清风
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中勇毅前行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医德医风建设专题党课。我想用两个问题,作为我们今天共同思考的起点:“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员工?”这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叩问,更是对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初心使命的深刻检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校准我们的价值坐标,涵养医者的清风正气,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时代内涵
医德医风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灵魂与生命线,是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基本要求与殷切期望。我们必须站在政治、职业和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其极端重要性。
首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这充分表明,医德医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卫生健康工作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将医德医风建设视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其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弘扬职业精神、守护行业尊严的内在需要。我们的职业,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长期以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效应,也时刻侵蚀着我们队伍的肌体。如果医德不彰、医风不正,不仅会损害患者的权益,更会践踏我们职业的尊严,玷污“白衣天使”的神圣光环。因此,重塑医德、整肃医风,就是守护我们的职业尊严,就是捍卫医学的圣洁与崇高。
再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赢得人民信任的核心基石。一家医院的高水平,绝不仅仅体现在拥有多少先进设备、多少高精尖技术,更体现在其服务水平、文化底蕴和患者的信任度上。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的内部环境和外部口碑。可以说,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了我们医院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二、清醒认知:当前我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挑战与根源
近年来,我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已从三年前的87.5%提升至96.2%,住院患者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比下降了近40%,一些科室甚至实现了年度医疗纠纷零发生。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我们推行了智慧预约、一站式结算等服务,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了约30%,入院患者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关键指标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院上下每一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敢于正视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对照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要求,我们的医德医风建设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态度仍需改进。少数同志存在“生、冷、硬、顶”现象,对患者缺乏耐心和同理心,沟通解释不到位,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二是职业操守面临考验。虽然“红包”、回扣等歪风邪气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个别领域、个别环节,依然存在隐性风险,廉洁防线需要进一步加固。三是诊疗行为有待规范。个别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倾向,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也违背了医学伦理。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苗头在少数科室和人员中依然存在,满足于完成任务,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主动服务的创新意识。深挖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更有我们内部建设的不足。从思想层面看,部分同志理想信念有所动摇,职业荣誉感有所弱化,忘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从制度层面看,虽然我们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宽松软”现象,监督问责的力度和精准度有待加强,医德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挂钩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刚性化。从文化层面看,我们医院的文化建设仍需深化,如何将崇高的职业精神内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营造风清气正、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是我们需要长期努力破解的课题。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