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浏览量:42

发布时间:2025-10-15

同志们:

今天,我们*系学生第*党支部在*楼**党建室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开展专题学习。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新征程上必须修好的“必修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天,我将从“为什么铸牢”“铸什么”“怎么铸”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出发,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勉。

一、回望历史,立足时代:深刻认识“为什么铸牢”的根本意义

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为何反复强调,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答案蕴含在我们的历史纵深、现实国情和全球视野之中。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源于我们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终汇聚成多元一体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史诗。从秦汉的“大一统”,到唐宋的“万国来朝”,再到元明清的疆域奠定,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就无法看清我们向何处去。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口号,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民族血脉赓续的郑重确认。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石。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成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隔阂、凝聚共识,有效抵御和防范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坚如磐石的社会环境。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我们放眼全球,世界并不太平。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惯于打“民族牌”“宗教牌”,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西化、分化中国。他们炮制谎言、颠倒黑白,挑拨民族关系,妄图在我国制造混乱,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潮也时有沉渣泛起。面对这些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让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文化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使任何离间、破坏民族团结的图谋都无机可乘,确保我们的事业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稳如泰山。

二、明确方向,把握精髓:准确理解“铸什么”的核心要义

明确了“为什么铸牢”的重大意义,我们就要进一步弄清楚“铸什么”的核心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消灭各民族的个性和差异,而是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体而言,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核心要义。

一是铸牢对伟大祖国的深刻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所在。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我们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国家的强大是各民族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属于哪个民族,我们首先都是中国人。这种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抵御一切分裂思想的根本力量。

二是铸牢对中华民族的深刻认同。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历史的实体,是56个民族的总称。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如同石榴籽一样,既有各自的形态,又共同构成了饱满的果实。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坚定信念。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