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6
发布时间:2025-10-1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系统总结我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与不足,深入研究、前瞻谋划“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现在正值2025年9月,“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责任也同样重大。刚才,5个领域的21个部门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汇报,既有对“十四五”工作的客观总结,也包含了对“十五五”发展的深度思考,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系统总结“十四五”,在回顾得失中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在多重挑战中砥砺前行、在复杂变局中开拓新局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考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为开启“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果丰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回望过去的近五年,我们最直观地感受是*县的“盘子”做大了,实力更强了。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将突破650亿元大关,相较于2020年的500多亿元,实现了显著的跨越,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6.5%左右,增速持续位居*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预计将超过1800亿元,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21年的8.6:22.6:68.8,逐步向更趋合理的方向调整,特别是以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萌芽正在破土而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我们始终将七成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7%和8.5%以上。*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教育事业方面,通过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和改扩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这些沉甸甸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变化,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二)深刻汲取经验,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愈加清晰。五年的实践探索,让我们对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不松懈,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都必须围绕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展开。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动摇,县域经济的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只有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才能激活发展的全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偏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规划的编制、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回应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必须在未来的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三)清醒认识不足,在正视问题中找准突破方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这既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谋求更大发展的起点。一是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的工业体量上去了,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杀手锏”产品。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期,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接续支撑。二是创新驱动“引擎不强”的问题亟待破解。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仍需完善,创新对发展的贡献度有待提升。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县城的核心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部分乡镇发展基础薄弱,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依然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尚未根本扭转。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布局不均,群众在“一老一小”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去解决。五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土地、能耗等要素瓶颈制约更加凸显,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巨大,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这些问题,是我们“十四五”收官战必须奋力攻坚的重点,更是我们谋划“十五五”必须精准破解的难点。
二、前瞻谋划“十五五”,在抢抓机遇中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动能重塑期和优势再造期。谋划好“十五五”,事关*县未来五到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擘画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一)抬高发展标杆,确立奋勇争先的奋斗目标。编制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目标定位问题。我们要坚决摒弃“守成”思想和“中游”心态,敢于同强的比、跟快的赛、向高的攀。要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战略,找准*县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实现GDP和财政收入的线性增长,而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整体性跃升,推动我县在*市乃至*省的区域发展版图中争先进位。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核心议题,科学设定一套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结构性指标、既有预期性指标又有约束性指标的目标体系,引领全县上下朝着共同的方向奋勇前进。
(二)要聚焦关键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谋划“十五五”,必须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一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新赛道”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智改数转”,让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同时,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二要以城乡深度融合为路径,谱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要坚持“县域一盘棋”思想,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要持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县城。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在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更多地流向农村,同时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渠道,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要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厚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碳汇经济等绿色产业,让*县的“好生态”变成老百姓的“好收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四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要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政策,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全面推进健康*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社会“安全网”,特别要关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