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10-1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院党委2025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分析研判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刚刚听取的纪委和医务科关于上半年投诉热线及第三季度医疗纠纷情况的分析报告,精准研判当前我院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与风险,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为医院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刚才,我们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和县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核心精神。同时,重点学习了《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法规文件。*同志和*同志分别代表院纪委和医务科,就相关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报告,数据翔实、问题导向明确,为我们接下来的研判和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医院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深刻把握新时期医院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对于我们公立医院而言,意识形态工作就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能否守好这块阵地,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办院方向,关系到医务人员的价值追求,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更是为“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其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艰巨。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的工作,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是向上向好、可管可控的。院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正面宣传有声有色,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人心,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为医院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特别是在推进三级医院创建、深化优质服务、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全院上下展现出了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强大的凝聚力。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清醒地看到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日趋激烈和复杂。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渠道渗透传播,对我们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带来冲击。从刚才两个部门的报告中,我们也能管中窥豹,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半年12345服务热线受理的128件投诉中,涉及服务态度和沟通解释不到位的占到了35%以上;在第三季度发生的15起医疗纠纷及投诉中,有近一半的起因并非完全是医疗技术问题,而是源于沟通不畅、人文关怀缺失。这些看似是服务作风问题、医患关系问题,但深挖其根源,实际上是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树得不牢、践行不力的具体表现。这充分说明,我院意识意识形态领域并非一片净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全院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必须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直面问题、深挖根源,精准剖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结合日常观察、调研情况以及刚才的分析报告,当前我院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警惕、深刻反思。
(一)理论武装的“深度”和“转化度”有待加强。当前,部分党支部和科室在组织理论学习时,仍然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满足于读了文件、抄了笔记,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的功夫不够。比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否真正联系了本科室、本岗位的工作实际去思考?如何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到每一次诊断、每一台手术、每一次护理中?再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有多少同志是第一次系统学习?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医疗广告宣传的“红线”和“底线”?理论学习如果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就会变成“空对空”,不仅不能武装头脑,反而会滋生应付了事的思想。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是当前理论武装工作中最需要警惕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二)阵地管理的“精度”和“敏锐度”尚显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我院职工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账号,既是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也是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近期,国家多部门联合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对职工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是否有过常态化的提醒和引导?我们对打着本院医生旗号发布的各类医疗信息是否有过有效地监测和甄别?此外,我们医院的官方宣传阵地,如微信公众号、官网、院内宣传栏等,内容是否足够鲜活、形式是否足够新颖、引导力是否足够强大?是否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宣传口径不统一、对热点敏感问题回应迟缓等问题?阵地是思想的载体,守不住、管不好宣传思想阵地,就等于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自废武功,把话语权拱手让人。
(三)医德医风的“温度”和“认同度”亟待提升。刚才的数据触目惊心,服务态度和沟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患关系、损害医院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待患者“冷、硬、横、推”,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同理心;一些窗口科室服务流程依然不够优化,“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寒了患者的心,也玷污了“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号。究其根本,是一些同志的群众观念、服务理念出了问题,忘记了医院的根本属性是“人民医院”,忘记了医者的初心是“救死扶伤”。这种思想上的“病灶”,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它侵蚀的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任其发展,必将导致患者满意度持续下滑,医院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严重受损。
(四)责任落实的“力度”和“穿透度”仍有差距。院党委虽然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但“上热中温下冷”的压力传导递减效应依然存在。有的党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认为意识形态是宣传部门的事、是党务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欠缺。在工作中,对本科室、本部门职工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网络言行等情况掌握不全面、不深入,教育引导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在传达贯彻过程中层层递减,到了“神经末梢”就走了样、变了味。这种责任链条的“中梗阻”,是导致各项工作要求难以落地生根、见行见效的根本原因。责任不落实,一切都等于零。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