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09-27
为全面评估我县公务员招录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优化干部队伍源头建设,推动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期,我们围绕招录政策执行、职位供需匹配、人员录用质量等关键环节,结合2025年度招录工作的实践,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现状,深入剖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进一步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公务员招录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招录政策执行现状与成效评估
近年来,**县始终将公务员考录工作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组织活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前瞻性谋划、精细化操作和全流程严管,招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一)科学谋划,前瞻布局制定招录计划。一是坚持需求研判前置。我县着力构建了常态化、动态化的人才需求摸底机制。在制定年度招录计划前,组织部门会同编办、人社等单位,深入全县各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线进行调研,前瞻性研判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围绕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核心领域,深入剖析全县公务员队伍在年龄梯次、学历层次、专业分布等方面的结构性短板,确保招录计划与区域发展蓝图深度融合。二是指引申报精准科学。严格遵循“按需设岗、精准招录”和“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指导各招录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准设置招录资格条件。改变了过去部分单位“为招人而招人”的粗放模式,要求职位设置必须紧密对接核心业务和岗位所缺,从源头上保证招录计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三是强化编制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常态化的编制沟通协调机制,全面掌握全县公务员编制的动态情况,对空编单位进行精准指导,鼓励和支持其及时申报招录计划,做到“应招尽招、应补尽补”,有效防止了编制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基层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
(二)精准设岗,提升岗位吸引力与匹配度。一是推行岗位“精准画像”。在设定招录条件时,我县聚焦岗位的核心职责与能力要求,对每个职位进行逐一“画像”,精准描摹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资格条件的设置力求具体、明确,杜绝“大而化之”“虚而不泛”,确保每一项要求都切中岗位要害,从而吸引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二是创新“乡镇大职位”招录模式。针对乡镇普遍存在的“事多人少”、专业力量分散、编制资源紧张的现实困境,我县打破了过去按具体下属站所设置岗位的传统限制,创新采用了“乡镇大职位”的招录模式。该模式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共性核心职能,整合设置综合性岗位,不限具体专业,或设置宽口径专业要求,有效盘活了编制资源,拓宽了选人视野。这种模式招录的人员具有更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岗位适应性,进入乡镇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多岗位工作。三是建立适配度评估反馈机制。为形成招录工作的闭环管理,我县健全了岗位适配度评估纪实机制。通过持续跟踪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的表现,结合其年度考核、群众评议和个人述职,综合评估其履职成效与人岗匹配度。评估结果不仅作为个人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更作为关键数据反哺下一年度的招录工作,为优化招录计划和调整岗位设置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三)严格程序,确保招录公平与人员质量。一是严守资格审查关口。在资格审查阶段,我县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对标政策规定。审查小组实行“组工骨干+业务专干”的配置模式,并采用“双人交叉审核+组长复核”的工作机制,对报考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关键信息进行逐项核对。对存在疑点的材料,坚持追溯源头,确保报考资格的真实性、合规性,从入口处筑牢“防火墙”。二是深化录用考察维度。在考察环节,我县构建了“政治素质+现实表现+综合风险”的三维考察体系。考察组由经验丰富的科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学校、社区,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其政治立场、道德品行、履职能力和工作实绩。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联动核查个人征信、违法违纪记录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考察对象“画像”。三是落实政治标准“一票否决”。我县将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对在考察中发现的政治立场模糊、理想信念动摇、档案材料造假、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影响录用的硬伤问题,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严谨细致的考察程序,确保了新录用公务员“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有效防止了“带病招录”现象的发生。初步统计,2025年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率预计将达到98%以上,展现了良好的招录质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