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8
发布时间:2025-11-05
为全方位了解全县留守儿童情况,推进关爱保护工作常态化开展,近期,*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到各部门、镇、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西部,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辖11个镇、14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8.2万,现有未成年人30489人,其中,县域内在校学生24784名,孤儿14人,事实无人抚养78人,16周岁以下留守儿童950人,流动儿童977人,困境未成年人1400人(低保家庭儿童1215人、重病儿童37人、残疾儿童148人)。近年来,*县在巩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模式”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新时期农村留守问题实际,按照“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村(社区)校落实、家庭尽责、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总体思路,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完善,形成了“三个六”长效工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管护问题,提升了留守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了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村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二、主要作法
(一)坚持“六位一体”形成有效合力。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着力构建“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镇村(社区)、学校、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党政统筹。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推进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配套出台27项制度,推动人力向关爱服务一线集中、财力向关爱服务工作倾斜、项目向关爱服务领域配置。二是部门联动。妇联、民政、教育、司法等部门各司其职,设立关爱服务联动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问题、研判工作、协调解难、督导落实,推动关爱服务措施落到实处。三是镇村同抓。在11个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选聘11名镇级儿童督导员和146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心理辅导活动,方便未成年人就近获取服务,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做到专职儿童工作者全覆盖。四是学校共管。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爱机制,围绕安全教育、学业辅导、身心健康、课余生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教育管护,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五是家庭尽责。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监护照料责任,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六是社会参与。鼓励动员县内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志愿队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事业,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公益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六制”并举做到常态长效。一是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信息收集、报送、研判机制,对留守人员信息定期核实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二是关爱服务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代理家长、校外托管、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落实政府保护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321”网格化管理,常态开展法律宣传、线索收集、突发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工作,全面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是权益维护机制。整合民政、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资源,组建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报警中心、合议庭、律师工作站和儿童庇护中心等机构,构建起集强制报告、应急处置、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维权体系。五是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留守儿童校内外关爱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六是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了关爱服务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工作质效与评优树模挂钩,促进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