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1
发布时间:2025-10-14
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谋划、统筹实施,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是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举措。202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2023年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2024年,湖北省出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为全省完整社区建设提供标准指引。在国家部委、省、市政策指导下,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紧紧围绕辖区实际,深度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在完整社区建设方面逐步探索形成三大突破性成果——基础设施短板从“缺位”转向“普惠”,服务能级实现智慧化与适老化并重,社区建设和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就此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其经验做法予以总结,供各地借鉴参考。
一、基本情况
作为湖北省县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实践区,郧阳区委、区政府直面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短缺、治理机制薄弱等难题,自2023年起全面启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聚焦“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目标基础上,选取青龙泉(易迁安置社区)、菜园(城乡接合社区)、兴郧路(中心城区社区)、中岭(老旧聚居社区)4类典型社区先行示范,构建“1+4+N”(1套标准引领、4类社区模式、N项创新举措)落地推进体系,同时注重打造多元化宜居生活场景。目前,4个试点社区均实现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率100%,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100%,累计惠及居民超10万人,成功探索出“党建引领、民生为本、产业筑基、智慧赋能”的完整社区建设创新实践路径,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完整社区建设给居住、生活、工作带来的种种便利,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双组长”驱动、特色专班助力,力推完整社区建设。
一是按照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完整社区的理念要求,上述4个社区根据社区实际,结合区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因地制宜,按一区一策的工作要求,各社区均编制了《完整社区创建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目标、试点内容、重点项目、实施时序和资金投入等保障措施,并在后期建设中严格落实。
二是成立“郧阳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由包联区领导任各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各个社区成立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社区完整社区建设工作专班”,发挥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作用,实现社区党组织穿透化管理。
其中,青龙泉社区通过构建“1个社区党委—4个居民工作站—8个网格—72个楼栋长—105名中心户长”五级服务网络,并组建“警员+心理师+网格员”调解队,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确保易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兴郧路社区结合“五亮五共”活动(即:党员干部亮身份,带头决策共谋;亮承诺,引领发展共建;亮行动,带领建设共管;亮担当,示范效果共评;亮业绩,推进成果共享)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引导党员在完整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破解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二)“三位一体”治理逻辑,为不同社区“对症下药”。
紧扣“经济夯基、服务提质、空间焕新”三位一体治理逻辑,郧阳区针对四类典型社区的不同痛点,分别探索定制化破解路径。
其中,青龙泉社区(易迁安置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易迁安置区,该社区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造血+智慧服务”破局,打造“香菇+袜业”双产业链。同时配建医养托卫一体化中心、智慧治理平台(覆盖257户一键呼叫),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彻底扭转了“搬迁即返贫”困局。
菜园社区(城乡接合社区)通过“共建共享补短板”,新建社区服务大厅,联动56家企事业单位资源下沉,补建健身广场、口袋公园及民族融合长廊,破解教育医疗不足、环境脏乱痼疾。
兴郧路社区(中心城区社区)则通过创新“红色物业+空间再造”模式,推行党员牵头物业自治,改造闲置边角地建成“党建+邻里中心”,新增停车位203个、充电桩40个,激活了老旧街区公共活力。
中岭社区(老旧聚居社区)依托“旧改捆绑+全龄友好”升级,大力实施“四网合一”弱电整治,建设环形慢行步道、适老健身区与儿童乐园,让设施老化、空间匮乏的30年老旧小区重获新生。
(三)利用N项创新举措激活完整社区建设“一池春水”。
在实践中,郧阳区通过实施多元参与、共同缔造与数字治理等N项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了完整社区建设中的诸多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郧阳特色的完整社区建设之路。
一是推动多元市场主体参与。首先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筹资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其中,青龙泉社区依托本地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香菇产业基地、袜业产业园和生态农业观光园,带动2300余名易迁群众从事香菇种植,吸纳1500余人依附在袜业产业链上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充分挖掘社区潜力,吸引个体工商户、私人企业等参与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和运营,并注重正面引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完整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是借助“共同缔造”激活自治。前期通过加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进展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推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其中,青龙泉社区创新“积分制管理”,设立正面清单12项、负面清单8项,联动105名中心户长开展季度考评,实现兑换服务1.2万人次。中岭社区则通过“居民庭院会”征集意见,将87%的群众诉求纳入改造方案,实现“方案共谋、效果共评”。
三是实行数字化治理辖区内全面覆盖。依托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深度应用,以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现代化。其中,青龙泉社区为特殊群体安装“一键呼叫”装置812套,实现安全隐患24小时预警;中岭社区接入AI视频分析系统,自动识别游商摊贩、占绿毁绿等问题,处置效率提升70%。
三、调研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统筹优势,才能有效破解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完整社区建设和治理难题,为完整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二)群众参与是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关键一环。通过“积分制”“居民提案”等创新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推动社区事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创造”转变,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三)产业筑基是完整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正如青龙泉社区以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的成功实践所示,只有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才能为完整社区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四)智慧平台是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实现“一网统管”,不仅能整合治理资源,还能使治理成本大幅降低,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和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