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建设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政治机关

浏览量:123

发布时间:2025-07-21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一个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机关职能作用发挥、关乎我们每名党员职责使命的重大课题——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刻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并明确要求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这为我们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部门单位口号喊得响亮,行动却迟缓拖沓,面对中央最需要攻克的艰难任务,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毅劲头;有的理论学习“空对空”“宏观对宏观”,不结合工作实际细化落实举措,沦为纸上谈兵;有的组织生活只追求频次达标,忽视实际效果,党员干部参与其中收获寥寥,甚至将其视为负担;有的纪律作风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是非界限模糊不清,干好干坏缺乏明确区分;更令人警惕的是,一些形式主义问题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诸如过度追求“留痕”而非“留绩”,用文件简报应付检查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机关政治属性的彰显,削弱党的执政效能,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

一、深刻领悟政治机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时代内涵。一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首位要求。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全省机关事务部门要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政机关是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责任最集中的关键区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只有将机关建设成为政治过硬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才能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无阻、令行禁止,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于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之中,体现于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显著实效之上,体现于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细节之内。中国科协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围绕“国之大者”,深入思考本部门的政治责任、根本职能,着力提升党员干部“从政治上看业务工作、透过业务看政治贡献”的自觉性,把厚植党在相关领域的执政基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时刻牢记,须臾不可放松。二是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本质要求。脱离政治抓业务,业务就会迷失前行方向;脱离业务空谈政治,政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机关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衡量标准,在于是否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是否能切实有效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机关党建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必须将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基本职责,有机渗透到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彻底扭转党建工作“自我循环”“自娱自乐”的不良倾向,使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锻造过硬队伍、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强化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通过深化政治机关建设,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锻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进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破除“两张皮”顽疾,找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破解形式主义,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从“物理结合”迈向“化学反应”,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校准职责定位之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深刻理解党建与业务“一体两面”的紧密关系。机关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服务保障中心工作。要自觉将党建工作置于大局之中谋划推进,主动研究大局、积极服务大局,坚决摒弃“就党建抓党建、只看过程不看结果”的错误倾向。中国科协党组围绕“模范政治机关”开展调研,引导党员干部思考新时代使命责任,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各部门要结合主责主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和“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等根本问题,使党建目标与业务目标同向聚合,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二是把握特点规律,提升融合能力之基。克服简单化、碎片化落实上级要求的弊端,关键在于把握规律、精准施策。要深入分析“五对关系”:党建与业务的辩证统一、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的相辅相成、建章立制与落地见效的贯通衔接、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平衡。机关事务部门提出在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上下功夫,健全评价体系,推动成果可量化可视化,正是遵循规律的体现。要发扬实事求是作风,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寻良方,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底色,精研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等重要论述,在“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上下功夫,并以“关键少数”带动“同题共学”,有效提升了学习深度与转化效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三是优化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之链。融合的深度取决于责任落实的力度。要建强骨干队伍。把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热爱党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加强针对性培训,尤其注重提高党务干部做“人心工作”的能力,掌握与党员群众有效沟通、凝聚人心的技巧。畅通业务干部与党务干部交流渠道,通过岗位轮换、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党建业务融合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健全责任体系。构建党组抓总、机关党委协助、支部落实的“三级”格局,细化党组书记、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党员等“六级”责任清单,强化“主责主业主角”意识。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四同”(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安排、一同督促、一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层层压实、落到实处。要精准考核评价。优化党建考核机制,核心是考准考实、突出实绩、强化运用。坚决扭转重材料数据轻实绩实效、重“评时”轻“平时”的不良倾向。中国科协将“完成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实绩”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关键指标,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机关事务部门提出把基层党组织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都体现了鲜明导向。要将深入党员群众听取真实反映作为考核必经环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靠、服众,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党建工作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四是创新载体方法,激发内生动力之源。避免组织生活僵化虚化,关键在于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坚决摒弃单纯追求频次达标。要理论联系实际,紧扣党员干部思想困惑和业务难点,有的放矢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中国科协推动各部门党组织深入学会、高校等与服务对象联学联建,开展青年辩论、干部提能等活动,增强了党员获得感。机关事务部门创建“四强”党支部、争创先锋行动队的做法值得推广。可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如开展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让党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打造特色融合品牌。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机关事务部门提出“党建+”共学共进活动、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构建上下联动机制。精心提炼本部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机关事务的无私奉献、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其中,以文化品牌“软实力”支撑保障“硬功夫”。结合部门特点,挖掘特色元素,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如“红色科技先锋”“绿色后勤保障”等,通过品牌建设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五是聚焦主责主业,彰显服务大局之效。融合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服务中心大局的成果上。要坚决贯彻决策部署。像中国科协那样,建立健全政治责任落实机制,把党中央关心的重点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形成工作闭环。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一切工作向国家战略目标和最紧迫需求聚焦。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提升核心保障能力。机关事务部门要立足当好“红管家”,在资产盘活利用(如办公用房所有权置换、使用权交换)、公车高效统管调度、服务品质提升(健全需求调研、落实跟进、效果回访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提供坚实支撑。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提高机关事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深刻检视是否站稳人民立场、是否增进人民福祉、发展成果是否惠及人民。坚决去除“机关化”“行政化”作风,像中国科协党组同志直接联系200多个学会办实事解难题那样,深入基层、服务对象,把争取人心的工作做实做细。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定期开展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改进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