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05-14
尊敬的各位同仁:
很荣幸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学校的党建工作。学校党建工作相较于直观具体的教学工作而言,确实较为抽象,开展起来颇具难度,讲解清楚也并非易事。今天我所分享的内容,虽不敢保证完全正确,但都是我校在实践中的真实做法与深刻感悟。也正因真实,难免存在不足与疏漏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并批评指正。
我们都清楚,学校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场所,而党建工作的核心就在于“人”。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需要将人和事有机结合,做到人事合一,如此才能达成既定目标。抓具体事务时,关键在于合理的流程,好的流程能够化繁为简,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而抓人的工作,则要注重引领。这种引领是一种强大的信念力量,能让大家因内心的坚定信念而预见美好,而非在看到成果后才选择相信。试想,在一所学校里,领导充分信任老师,老师衷心信赖领导,老师关爱呵护学生,学生敬重信服老师,这样的学校必定充满生机活力、蓬勃向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确立了“1345”党建工作机制,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一机制,向大家详细汇报我校的具体做法与理念。
首先,谈谈“一个核心”:筑牢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若没有坚实的组织保障作为支撑,就如同纸上谈兵,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如何切实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我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首要关键任务。
我们认为,推进学校工作主要依靠两条关键线路:一条是党建线,一条是行政线。这两条线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矩阵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纵向的党建线发挥着价值导向的功能,由党组织引领方向;横向的行政线则侧重于各部门的效率导向。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例。从行政线来看,我们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专门组建了教师发展中心,精心设计工作流程,整合各方力量,有效扭转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现象。从党建线出发,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境界,着眼于培养教师的胸怀、眼光与担当精神。提出了构建严而有爱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理念,并实施了“2×10师生关系行动计划”。我们将师生关系视为课堂的第一生产力,每月都会宣传优秀的师生关系事例,引领教师提升育人的高度,进而转变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党建线与行政线的双向发力,既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把握育人方向上的关键作用,又极大地激发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如同双剑合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次,讲讲“三正党建品牌”:打通融合通道,激发内在动力。
“三正”,即正思维、正能量、正变化,这是我们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三条重要通道。正思维,解决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正能量,激发的是师生的内在动力;正变化,则聚焦于工作效能的提升。抓好党建工作,就是要让这三股力量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驱散工作与生活中的迷雾。
1、以榜样为镜,启迪正思维。
抓党建工作,需讲究虚实结合。若只是一味地空谈精神信仰,难免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为了将“虚”的工作做实,我们从三个维度出发,着力塑造榜样人物,让榜样的精神在校园中传播与发扬。
(1)从思想高度塑造精神人物。外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映射,师生的思想认识层次决定了其行为表现结果。我们充分利用书记上党课、校级班子思政课、国旗下讲话等思想阵地,积极推进“校园微光”行动。通过设立月度精神人物榜,让这些榜样人物如同明亮的精神灯塔,激励着更多的老师忠诚于党、潜心育人,也点燃了学生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学校中,如果师生缺乏思想高度,就难以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格局,更无法培养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和志向远大的学生。
(2)从业务精度塑造勤勉人物。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我们充满着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强烈渴望。为此,我们实施了党建工作五步法:走进课堂,寻找教学亮点;蹲守班级,挖掘问题根源;询问学生,发现关键突破点;支委反馈,进行深度剖析;书记点评,分享经验并推动改进。同时,我们制作了勤勉人物宣传片,弘扬务实认真、不懈奋斗的优良作风,将党的精神基因融入到每一个育人环节中,让党建工作如同毛细血管一般,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3)从发展速度塑造课改人物。我们坚持在教学一线抓党建工作,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实施“三台联动”党建机制,教研前台鼓励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行政中台协调各方,穿针引线;支委后台提供支持,有力推动。例如,生物教研组研发出“课堂闯关导学单”,通过课例展示其价值和作用,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学校行政部门以此为契机,梳理出小四门教学“30 + 15”的课堂范式。支委则锁定生物学科的课改人物,搭建展示平台,以课改人物为示范引领,以行政督导为保障,在小四门学科中积极推动“30 + 15”课堂范式的实践与探索。通过立足课堂主阵地,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凸显了教学一线的价值中心地位。
2、以服务为纲,汇聚正能量。
党建工作,需要我们以心换心,赤诚相待,用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激发师生内心的潜能。我们通过做实四个服务体系,以和谐关系打通管理障碍。
(1)沟通服务。实施“1 + N”党员班组结构,即1名党员带领2至3名普通教师,党员亮明身份,积极传递党的声音。同时,实行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捆绑考核,让大家命运与共。23名党员,就如同23个宣传员、信息员和思想员,将党的关怀和要求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帮扶服务。支委成员下沉到薄弱班级,担任第一班主任,按照“三个一”原则改善班级管理:每天到班级查看一次,及时了解班级情况;每周协同班主任解决一个问题,共同攻克管理难题;每月深入班级与重点学生沟通一次,关心学生的成长。支委成员与班主任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真正将党建工作做到了教师的心坎上。
(3)支持服务。实行党员定向推门听课制度,对于教学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科,由支委组织党员按照“1 + 1 + 1”任务进行听课,即找出一个教学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每学期还会组织“我为困境学科献策”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党组织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后盾。每位党员都像是搭建在党组织这堵墙上的楼梯,助力教师不断攀登专业高峰,实现自我超越。
(4)协同服务。设置班主任党员先锋岗和学科党员先锋岗,并实行定期分享制度。按照先年级20%、后学科20%、再个人60%的考核原则,合理分配绩效与评先评优,强化团队合作理念,推动协同发展。支委成员实行双包责任制,既负责年级管理,又联系教研组,成为教师协同合作的有力助推者,让老师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我,实现“助人者自助,渡人者自渡”的良好局面。
3、以赋能为标,促进正变化。
精心滋养党建的沃土,必然会收获丰硕的成果。我们抓党建工作,不仅是要给师生注入党的精神和思想,更要授之以渔,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示范引领、明确方法、激发思维、鼓励创新,甚至要为教师发展造鱼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以“两个互联互通”为平台,即党建与学科互联、理念与教师互通、目标与课堂互联、文化与师生互通,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通过共享合作、相互激励,拓宽师生的视野,促进自我提升,推动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三,说说“四动党建体系”:蓄能驱动发展,增添新引擎动力。
“四动”,即精神驱动、认知撬动、作风推动、激励调动。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党建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安装了四轮驱动的新引擎。
1、 精神驱动。我们通过党建“五灯”照亮教师的职业道路,激发他们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理想之灯,推动每一位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欣赏之灯,让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关爱之灯,让教师在学校中感受到温暖和存在感;评价之灯,引导教师树立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激励之灯,让教师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认可和鼓励。
2、认知撬动。通过五项修炼,帮助师生打破认知局限,摆脱工作中的死循环。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让师生在学校中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人;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实现“三观三力四心”的育人目标;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让大家在学习中保持青春活力,即便历经风雨,归来仍是少年;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以全局、效率和结果为导向,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作风推动。实施作风建设“五闭环”管理,即盯紧关键事、抓好示范人、谋划新思路、督促滞后者、纠正负思维。每周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盯紧关键事项;适时组织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委以问题为导向,谋划决策;对工作滞后的人员明确任务,追踪问效;通过谈心谈话和警示教育,纠正负面思维,确保工作作风扎实推进。
4、激励调动。支委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分类施策、动态管控。对于问题型教师,支委实行包保责任制,恩威并施,帮助他们改进;对于进取型教师,给予更多的信心和鼓励,欣赏他们的努力;对于能力型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合作,发挥他们的优势;对于榜样型教师,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评为优秀,树立学习榜样。
最后,讲讲“五个团队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党建效能。
通过强化五个团队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1、服务团队。支委班子作为核心服务团队,秉持“无服务,不党建”的工作理念。在支委会议上,实行“先谈服务,后提议题”的制度,学期初进行服务承诺,期末接受服务评议,让服务成为支委班子工作的第一考量标准。
2、管理团队。行政班子作为管理团队,深知管理的秘诀在于赢在细节、输在格局。我们实施清单式管理,做到日事日毕、周清周结,按照“中心工作无边界,日常工作才分家”的模式,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先锋团队。推选10名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先锋团队,致力于让课改的火焰形成燎原之势。让老师们在课改的过程中,磨炼心性,拓展格局,以课堂改革的成果彰显党的教育工作者的忠诚品质。
4、导师团队。师生关系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组建了由10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队,为构建严而有爱的师生关系提供专业指导,共同维护教师可亲可敬的形象,引导教师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5、精神团队。由9名有影响力、能起到表率作用的老教师组成精神团队。他们虽年事已高,但依然散发精神之光,在学校种下了“正思维、正能量、正变化”三棵精神之树。这三棵树不仅是老教师精神的象征,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党支部定期组织老教师教育故事分享会,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激励中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感动自己的教育人生。
各位同仁,一所学校的发展,短期依靠的是大家的干劲,中期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变革,而长期则离不开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的支撑。希望每一位党员都能在岁月的磨砺中坚守本色,不忘初心,忠诚爱国,永不懈怠,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作者:温一壶月光当茶饮3009)
点赞 0
收藏 0